词典网 > 诗文 > 赵师秀的诗 > 雁荡宝冠寺

雁荡宝冠寺

[宋代]:赵师秀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荡阴当绝顶,一雁未曾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走到了溪水边,凭倚着石栏;心中的思潮难以表达,只觉得四周阵阵清寒袭人。
那桥下哗哗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里的白云化成。
我多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可又正逢一年将尽,对着这美景留恋忘返,再三吟咏,不知不觉已过了夜半时分。
山顶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静,连栖息的大雁,也一声不吭。

注释
雁荡:山名,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宝冠寺: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
云:说。
夜分:夜半。
荡阴:阴寒之气回荡弥漫。绝顶:最高的山顶。
一雁未曾闻:雁荡山上有雁湖岗,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秋天时鸿雁常来栖宿。这句意谓天寒,雁已离去。

参考资料:

1、王永照 朱刚注.宋诗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36

赏析

  宝冠寺是雁荡山四大名刹之一。雁荡山以瀑布奇峰著名,这首诗打破常规,题目是题宝冠寺,重点不写雁荡的峰岩瀑布,甚至无一字写到寺庙,只是描绘环境的幽静,突出自己的心灵感受。

  诗开门见山,首联就把自己置身在山寺中,写环境,抒感受。诗说自己漫步在寺内,在流水边驻足,凭倚着石栏杆,只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清寒。清寒是人对外部气候的感受,没有什么难以表达之处,诗人说“不可云”,是因为山中寒冷,又逢岁暮,自然寒气逼人,这不是诗人唯一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如此幽寂的环境,使诗人心中产生了另一种清寒的感受,这感受很复杂,是淡泊名利、陶洗心境、出世达观等种种感受的总和,因此不可名状,难以叙述概括,只能用“不可云”三字来代表。虽然“不可云”,但必要抒发,诗接着便巧妙地借景达意,说眼见桥下流来清寒的泉水,想到其源头,抬头观望,岩洞谽然,由此便推测流水的清寒,是因为它是石洞中的云朵所化。这样写,境的清寒与人的高洁全都予以表露了。这种表现方法,就是历来诗家所说的“不写之写”,“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元好问《论诗》),不明白说,让读者自己品味。也达到了司空图《诗品》含蓄的标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三、四联仍然用前两联手法,一联抒情,一联以景蕴情。环境如此岑寂,诗人的情怀如此淡泊,境与情吻合无间,诗人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留恋忘返的心情。第三联明白说出自己的情感,在表现时先抑后扬,出句说自己想在这里住段时间,可是正逢年末,非得回家去;因为不能住下的遗憾,对句便写自己在幽阒的环境中反复吟咏,不知不觉到了半夜。这样写,又回照了上文。尾联以景色来反衬心情的淡泊。雁荡山顶有湖,四季不干,是越冬大雁栖息的所在,雁荡山即以此得名。诗写听不见一声雁鸣,是实事,同时用以突出夜深时万籁俱静的场面。诗人在这样的深夜尚不回去,他的胸怀就自然可知了。

  诗的第二联“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是众口传颂的名联。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由水的寒想到高处的寒,由高处又想到云与水的关系,从而把两者相联系,表现那一特定环境与特定心情,赵师秀对云水之间常常产生通感,喜欢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场景,或硬把它们相互联系,如他在另一首名作《薛氏瓜庐》中写道:“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诗这联,元方回《瀛奎律髓》曾指出是参考了唐杜荀鹤的“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句,这是从构思的角度上来说。如果从赵师秀喜在云与水上做文章的角度上看,诗更接近于武陵《赠王隐人》“飞来南浦水,半是华山云”句。赵师秀以苦吟出名,他曾经对人说:“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宋刘克庄《野谷集序》)他在写这联诗时,极有可能受到杜荀鹤、于武陵诗的启发。

  赵师秀曾经选贾岛、姚合诗为《二妙集》,他的这首诗的风格即近似贾岛、姚合,诗面不用典故,写景造境简易平淡,结构严谨,意境清瘦,琢磨锻炼得不露痕迹。“永嘉四灵”的诗讲究雕镌后的归真,即纯用白描手法,绘景写情,虽然气格有些局促,但在当时江西诗派踔厉诗坛的情况下,无疑是给沉闷中注入了新鲜空气。赵师秀在“四灵”中成就最高,这首诗又是他的代表作,从此可以窥见“四灵”诗风的特点。

参考资料:

1、王永照 朱刚注.宋诗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36

赵师秀简介

宋代·赵师秀的简介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 赵师秀的诗(150篇) ► 赵师秀的名句(7条)

猜你喜欢

游雁荡山八首·灵岩

宋代徐照

雁荡最奇处,众岩生此间。问名僧尽识,得句客方闲。洞峻猕猴入,天晴瀑布悭。古时山未显,谢守只空还。

游雁荡山 大龙湫瀑布

宋代徐照

飞下数千尺,全然无定形。电横天日射,龙出石云腥。

壮势春曾看,寒声佛共听。昔人云此水,洗目最能灵。

游雁荡山八首·能仁寺

宋代徐照

寺置有碑传,观音岩石前。殿高灯焰短,山合磬声圆。窗静吹寒雪,舂鸣落夜泉。清游人岂识,谓不似秋天。

和孙侔雁荡山二首 其二

宋代刘敞

天台赋后世多贤,复在君家雁荡篇。气逸还令人耸动,境幽初许俗流传。

万峰林立浮云外,一径梯横绝海边。闻道归艎从此逝,秋风招隐特依然。

永藏主到雁荡山放牧寮请益

宋代释如珙

老来自病救不了,佛病祖病孰能排。壁上葫芦风打落,床头拄杖被尘埋。

游雁荡山 灵峰

宋代徐照

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

潭乾沉石露,人立去禽冲。樵说仙桥险,因思在上封。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宋代苏轼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眼明青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游雁荡山八首·赠东庵约公

宋代徐照

白发白髭须,僧年八十余。已成重阁在,别置一庵居。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小师南北去,近日各无书。

次韵和江子我道中绝句七首 其二 初入雁荡山

宋代程俱

名山无复见金堂,尽日苍峦对夕阳。还向江城动悲思,背人惊雁两三行。

入雁荡山

宋代李光

梦想清游觉又非,十年云水与心违。名山今属分符客,不羡凌空振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