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綦毋潜的诗 > 春泛若耶溪

春泛若耶溪

[唐代]: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
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
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
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幽意:寻幽的心意。
偶:遇。刘熙《释名·释亲属》:“二人相对遇也。”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鲜花。
际夜:至夜。壑(hè):山谷。
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烟,雾气。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生事:世事。弥漫:渺茫无尽。
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竿,指钓竿。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313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513、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1-324、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9-305、金性尧.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2-23

赏析

  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綦毋潜因安史之乱爆发而归隐之后创作的作品。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若耶溪,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此诗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作者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事,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被状写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唐音癸签》引殷璠语),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的意境。在写法上,诗人紧扣住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1、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9-302、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2-233、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5

綦毋潜简介

唐代·綦毋潜的简介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綦毋潜的诗(27篇) ► 綦毋潜的名句(5条)

猜你喜欢

入若耶溪

唐代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若耶溪竹枝词 其七

清代全祖望

残山剩水陈老莲。祗为红裙著墨鲜。故居青藤已半死,尚有焉支生墓前。

若耶溪竹枝词 其五

清代全祖望

涂脂抹粉失真色。淡埽蛾眉赋冶春。社前日铸初茶出,手制云牙一百斤。

若耶溪竹枝词 其一

清代全祖望

上山试采蕺山蕺。下山试种兰亭兰。勾践霸材沦落尽,西施手泽未曾乾。

若耶溪竹枝词 其三

清代全祖望

白杨梅熟甘于蜜。郎若啖时莫倾筐。炎精嘘出鼻端火,失却镜湖五月凉。

若耶溪竹枝词 其六

清代全祖望

朝过梅墅暮杨塴。到处花船有笛声。谁道风流伤盛德,只愁无价觅梁生。

若耶

清代马朴臣

春水腻如粉,芳名爱若耶。鸳鸯文字鸟,豆蔻女儿花。

有客闲停棹,无人复浣纱。村中姓施否,借问尔西家。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若耶曲

宋代喻良能

若耶溪上凉如许,五月清风不知暑。半空浓翠接苍烟,满眼轻阴觉疏雨。织女潭边深复深,绕门山畔石成林。红妆荡桨谁家女,笑入荷花无处寻。

若耶溪

宋代钱公辅

若耶溪出若耶山,浪影溶溶入醉颜。仙客曾因一箭赠,樵风长到五云关。数峰蘸碧轻清外,双舸浮春上下閒。料得当年乘兴子,为贪烟水宿前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