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

[唐代]: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有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注释
幽居:隐居,不出仕。
异等:不同等级。《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
营:谋求。
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遂:称心,如愿。
曙:天刚亮的时候。
偶:相对。
自当:自然应当。蹇(jiǎn)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2-403

创作背景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作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参考资料:

1、张秉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91-693

赏析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有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有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有,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有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著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接下去,“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这样,他的清幽淡漠、平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这两句不单纯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参考资料:

1、张秉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91-693

韦应物简介

唐代·韦应物的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韦应物的诗(432篇) ► 韦应物的名句(238条)

猜你喜欢

幽居

唐代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有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夜梦为人作幽居诗得二句嫌其寂寞而止既寤因足成之

明代顾清

苔生井干草生阶,不见马蹄门外来。风月满庭书满架,一尊时对碧山开。

题李凝幽居

唐代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其五十七

明代孙蕡

幽幽绿树团华盖,聒聒流泉奏玉琴。不必画堂丝与竹,自然山水有清音。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其七十

明代孙蕡

羽步天坛礼帝居,星文拱北似连珠。寒云不锁丹砂井,一夜虹光彻太虚。

幽居

宋代王先莘

斗室依山曲,如巢伴鹤栖。风鸣窗纸破,雨湿爨烟低。古致岩松外,秋声野竹西。潺湲听涧响,流不出横溪。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唐代李白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和幽居 其四

宋代赵希逢

谢他逋客请回车,曳钩清溪尽可渔。一饱何思更何虑,四时无欠亦无馀。

鸥闲与我两相似,鸠拙于人百不如。金马玉堂梦难到,凄凉分已爱吾庐。

和仇雄川幽居十咏 其七 移榻

明代任环

松涛度晚风,泉窦流閒月。移榻对天光,不知清兴发。

幽居

清代华岩

白云岭上伐松杉,架起三间傍石岩。妨帽矮檐茅不剪,钩衣苦竹笋常芟。

厨穿活水供茶灶,壁画鲜风送客帆。自有小天容我乐,且携杯酒封花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