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人 > 苏辙 > 苏辙名言名句

苏辙的名句

本页收录苏辙的名句/名言大全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名人名句的介绍可以了解苏辙的文字风格。如果您也有喜欢的苏辙经典语录或喜欢的苏辙的古诗名句,欢迎分享。

  • 1. 貂裘溯北风,十袭犹飕飕。展开
    海民慢寒备,不畜衾与裯。
    虽苦地气泄,亦无徒跣忧。
    逐客久未安,集舍占鸺鶹。
    念昔使胡中,车驰卒不留。
    貂裘溯北风,十袭犹飕飕。
    中涂履冰河,马倒身自投。
    宛足费冯翼,千里烦帣韝。
    十年事汤剂,风雨气辄浮。
    南来足忧虑,此病何时瘳。
    名身孰亲疏,慎勿求封侯。

    苏辙:《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其三夜卧濯足

  • 2. 三槐日成阴,富贵属曾孙。展开
    朝廷入忘返,冠盖如云屯。
    贤哉贵公子,独以民社言。
    西台出命书,落笔波涛翻。
    东台典封驳,坐惜日月奔。
    试剧得上蔡,高卧强东藩。
    早岁独多麦,时雨如倾盆。
    铃轩省鞭潏,幕府多壶樽。
    逡巡文字乐,斥去簿领烦。
    赐环行当至,坐席恐未温。
    三槐日成阴,富贵属曾孙。

    苏辙:《送王震给事知蔡州

  • 3. 慧林虚法席,去有迟迟意。展开
    能公住岭南,正观呼不起。
    忠公客中禁,朝恩不为累。
    道人无净秽,所遇忘嗔喜。
    悟公清净人,心厌纷华地。
    慧林虚法席,去有迟迟意。
    投身淤泥中,佛法何处是。
    引身山林间,过患差无几。
    力小难自欺,心安似无愧。
    悟世常失人,违心辄丧己。
    徐行勿与较,乘流得坎止。
    君看净因揩,志以直自遂。
    杀身竟何益,犯难岂为智。
    去住本由天,毋求亦无避。
    相期明且哲,大雅亦如此。

    苏辙:《悟老住慧林

  • 4. 欲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展开
    欲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

    苏辙:《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欲深不见兰生处

  • 5. 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展开
    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
    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
    临风举酒千钟尽,步月吹茄十里声。
    犹恨雨中人不到,风云飘荡恐神惊。

    苏辙:《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北渚亭

  • 6. 余力远见撩,千里寄?崔嵯。展开
    吾兄笔锋雄,诗俊不可和。
    雪中思清绝,韵恶愈难奈。
    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言随飞花落,意与长风簸。
    余力远见撩,千里寄?崔嵯。
    嗟予学久废,有类转空磨。
    研磨久无得,安可待充货。
    空记乘峡船,行意被摧剉。
    溟闬覆洲渚,泠洌光照坐。
    我唱君实酬,驰骋不遑卧。
    譬如逐兽卢,岂觉山径坷。
    酒肴助喧热,笔砚尽沾涴。
    诗词禁推类,令肃安敢破。
    亦有同行人,牵挽赴程课。
    尔来隔秦魏,渴望等饥饿。
    徒然遇佳雪,有酒谁与贺。

    苏辙:《次韵子瞻病中大雪

  • 7. 往往来山下,萧然雨洒尘。展开
    洞门苍藓合,逼仄不容身。
    传有虚明处,中藏窈窕人。
    吹笙桥上月,拾翠洞南春。
    往往来山下,萧然雨洒尘。

    苏辙:《仙游潭五首·玉女洞

  • 8. 俯仰定何为,万事如转毂。展开
    年更六十七,旬满三百六。
    俯仰定何为,万事如转毂。
    禅心澹不起,非人自歌哭。
    芸芸初莫御,势尽行将复。
    学道道可成,无心心每足。
    守岁听儿曹,自笑未免俗。

    苏辙:《除夜·年更六十七

  • 9. 北风江上落潮痕,恨不乘舟便到门。展开
    北风江上落潮痕,恨不乘舟便到门。
    楼观飞翔山断际,松筠阴翳水来源。
    升堂猿鸟晨窥坐,乞食帆樯莫绕村。
    谁道溪岩许深处,一番行草认元昆。
    〈长老惟■曾识子瞻兄于净因,有简刻石。

    苏辙:《题都昌清隐禅院

  • 10. 定应亲刈翘中楚,把卷喧呼半夜言。展开
    齐楚诸生俨鞸绅,人人愿得出君门。
    衔枚勇锐惊初合,弃甲须臾讶许奔。
    细读未辞灯损目,久留终厌棘为藩。
    定应亲刈翘中楚,把卷喧呼半夜言。
    老年従事忝南京,海内交游尚记名。
    怯见广场心力破,厌看细字眼花生。
    新科未暇通三尺,旧曲惟知有六茎。
    空忆倚楼秋雨霁,与君看遍洛阳城。
    〈前举与顿同试西京举人。

    苏辙:《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

  • 11. 秦岭犹应篆诗句,杜鹃直恐降天神。展开
    潩上名园似洛滨,花头种种斗尖新。
    共传青帝开金屋,欲遣姚黄比玉真。
    秦岭犹应篆诗句,杜鹃直恐降天神。
    老人发少花头重,起舞欹斜酒力匀。

    苏辙:《次迟韵千叶牡丹二首·潩上名园似洛滨

  • 12. 白发俨相映,元勋各峥嵘。展开
    公居颍水上,德与颍水清。
    身闲道转胜,内足无复营。
    平昔富交游,开门坐常盈。
    退居万事乐,独恨无友生。
    汝颍亦多士,后来非老成。
    赵公平生旧,情好均弟兄。
    少年结意气,晚岁齐功名。
    携手践廊庙,蹑足辞钧衡。
    徜徉里闾间,脱略世俗萦。
    兴来忽命驾,一往千里轻。
    白发俨相映,元勋各峥嵘。
    人生会面难,此会有余情。
    遨游西湖中,仲夏草木荣。
    壶觞列四坐,歌舞罗前楹。
    画舫极氵公溯,肩舆并逢迎。
    棹进凫鸭乱,乐作虫鱼惊。
    近寺骈履迹,高台吹笑声。
    往事语京洛,余欢发吟赓。
    拳拳主人厚,款款来客诚。
    此乐有时尽,此好何由倾。

    苏辙:《赵少师自南都访欧阳少师于颍州留西湖久之作

  • 13. 谁令食肉贵公子,不学父祖驱熊罴。展开
    摩诘本词客,亦自名画师。
    平生出入辋川上,鸟飞鱼泳嫌人知。
    山光盎盎著眉睫,水声活活流肝脾。
    行吟坐咏皆自见,飘然不作世俗词。
    高情不尽落缣素,连峰绝润开重帷。
    百年流落存一二,锦囊玉轴酬不訾。
    谁令食肉贵公子,不学父祖驱熊罴。
    细毡净几读文史,落笔璀璨传新诗。
    青山长江岂君事,一挥水墨光淋漓。
    手中五尺小横卷,天末万里分毫厘。
    谪官南出止筠颍,此心通达无不之。
    归来缠裹任纨绮,天马性在终难羁。
    人言摩诘是前世,欲比顾老疑不痴。
    桓公崔公不可与,但可与我宽衰迟。
    怜君将帅虽有种,多群智慧初无师。
    篇章后发已可骇,丹青妙绝当谁知。
    自言五色苦乱目,况乃旨酒长伤脾。
    手狂但可时弄笔,口病未免多微词。
    歌钟一散任池馆,幅巾静坐空书帷。
    偶従禅老得真趣,此身不足非财訾。
    世间翻覆岸为谷,猛兽相食虎与罴。
    逝将得意比春梦,独取妙语传清诗。
    眼看宫酿泻酥酪,未与村酒分醇漓。
    解鞍骏马空伏枥,寄书黄狗闲生牦。
    江山平日偶有得,不自图写浑忘之。
    临窗展卷聊自适,盘礴岂复冠裳羁。
    欲乘渔艇发吾兴,愿入野寺嗟儿痴。
    行缠布袜虽已具,山中父老应嫌迟。
    我昔得罪迁南夷,性命顷刻存篙师。
    风吹波荡到官舍,号呼谁复相闻知。
    小园畜蚁防橘蠹,〈橘性甘,多蠹。
    南人入畜蚁于园中,蚁缘木食蠹。
    虽邻家柯叶相接,而蚁不相过。
    亦一异耳。
    〉空庭养蜂收蜜脾。
    读书一生空自笑,卖盐竟日那复词。
    城中清溪可濯漱,城上连峰堪幕帷。
    十千薄俸聊足用,鱼多米贱忧无訾。
    东坡居士最岑寂,岌然深藂见狐罴。
    坐隅止鹏偶成赋,蟆中食暮时作诗。
    怜君富贵可灸手,一时出走羞啜醨。
    泽傍憔悴凡几岁,胸中芥蒂无一牦。
    江山别来今久矣,不独能言能画之。
    同朝执手不容久,笑我野马方受羁。
    神中短卷墨犹湿,傍人笑指吾侪痴。
    方求农圃救贫病,它年未用讥樊迟。

    苏辙:《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摩诘本词客

  • 14. 水面风生人未知,欹倾俯仰长先见。展开
    湖水清且深,新荷半犹卷。
    未见红妆窈窕娘,先排翠羽参差扇。
    水面风生人未知,欹倾俯仰长先见。
    崖上游人莫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
    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樽餐白饭。
    坐中飞将忽先起,轻衫出试彭门远。
    百步洪西白浪翻,戏马台南云岫满。
    江山雄丽信宜人,风流孰似梁王苑。

    苏辙:《送梁交之徐州

  • 15. 联翩阅村坞,灯火明谯楼。展开
    卖酒高安市,早岁逢五秋。
    常怀简书畏,未暇云居游。
    十载还上都,再谪仍此州。
    废斥免羁束,登临散幽忧。
    乡党二三子,结束同一舟。
    雨余江涨高,林薄烦撑钩。
    积阴荐雷作,两山乱云浮。
    雨点落飞镞,江光溅轻沤。
    笑语曾未毕,风云遽谁收。
    舟人指松桧,古刹依林丘。
    老僧昔还住,晚饭迎淹留。
    食菜吾自饱,馈肉烦贤侯。
    严城迫吹角,归棹随轻鸥。
    联翩阅村坞,灯火明谯楼。
    肩舆践积甃,涂潦分潜沟。
    居处方自适,未知厌拘囚。

    苏辙:《雨中游小云居

简介

宋代·的简介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的诗(1451篇) ► 苏辙的名句(5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