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宋之问的诗 > 灵隐寺

灵隐寺

[唐代]: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寂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寂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飞来峰山高陡峻,草木葱茏,寺中殿宇肃穆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寂着钱塘江潮。
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佛香冉冉好似飘向天外的云雾。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剖开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山花迎着薄霜开得更旺,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年轻的时候爱好远处奇异美景,可以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
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
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即桂花。
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持、执。
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
刳(kū):剖开。
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更发:(开得)更加旺盛。
凋:凋落。
夙(sù)龄:年轻的时候。
尚:喜欢。
遐:远。
异:奇异的美景、胜地。
搜:寻求。
涤:洗涤。
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参考资料:

1、耿建华著,唐宋诗词精译(诗卷),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24页2、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赏析

  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岧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寂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寂偶,而这里寂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寂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寂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寂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整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第一联,从外部环境飞来峰入手,接着写到灵隐寺,第二、三两联写的是灵隐寺中的景色,四、五两联是从灵隐寺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两联是诗人离开时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并在诗歌的结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归隐的意向。全诗意境开阔,构思奇妙,景色描写清丽淡远,开启了唐代山水诗的道路。

参考资料:

1、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创作背景

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宋之问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这首《灵隐寺》是他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

参考资料:

1、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宋之问简介

唐代·宋之问的简介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宋之问的诗(167篇) ► 宋之问的名句(62条)

猜你喜欢

灵隐寺

唐代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寂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寂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方丈灵皋至杭有人见之灵隐山中予遣使遍觅其寓而不可得

清代全祖望

看山良自好,避客一何深。红叶斜阳路,茫茫乱我心。

上北高峰顶四览从灵隐山下憩韬光庵深处一首

明代黄省曾

半陟神巳慄,极振目逾眩。分野炤可指,山云讵能辨。

藩周县界络,江末海光见。松表鼯叫清,崖间羽栖宴。

东月巳吐晖,西骊将陨绚。创观世可遗,薄返情犹眷。

翠微搆翳隐,初春沃葱茜。餐霞哂他晚,遁谷矜我先。

物轨谅有齐,意适无所羡。逍遥嗣永言,抒心布朋彦。

由灵隐至韬光

清代文静玉

几重精舍掩荆扉,一径苍苔上翠微。饥鼠惯从松上窜,幽禽时向竹间飞。

雪翻小瀑潜通笕,云共残花半拂衣。清绝不知人世事,夕阳如水澹忘归。

灵隐冷泉

宋代韩元吉

山涵水影两空明,水到山前百尺清。洞里臞仙应一笑,抱琴时为写寒声。

和小君游灵隐寺

宋代李弥逊

俗子丛中暂拨忙,团蒲中夜款禅房。澜头岩穴仙都邃,石上轩楹佛土香。宿雨生秋醒客梦,霁云回日借山光。归涂芳物酬佳兴,白菊丹枫试晚妆。

季夏游杭灵隐诸峰

元代萨都剌

佛国群山快我登,烟霞踏破几层层。三天竺畔全无暑,六月松阴尺五冰。

灵隐寺行呈伏虎岩

元代方回

蓬莱水浅尘几扬,历劫不动此道场。黄金何年佛氏土,白云自古仙人乡。吾故不能知鸿荒,尝闻许由避陶唐。南巡会稽忆夏后,西渡浙水传秦皇。欲镌文字示万世,想曾摩挲崖藓苍。君臣岂不亦一到,父老失记书传亡。思莼人归乱聪勒,衣锦军起诉宏昌。教士四万虏吴友,子弟八千从项梁。锋攒镝飞沸如汤,冷泉之冷常冰霜。风涛汹地保恬静,火云爇天饶清凉。寺门奇石万鬼凿,霹雳穿洞龙腾骧。偃如未射李广虎,突如乍叱初平羊。漫山钜竹不知数,百围屹立松杉樟。野猿攫果就人手,山客贸薪充日粮。艳浮凡俗花卉绝,毒螫狞恶虫豸藏。竺峰飞来夜著翅,桂子堕落秋飘香。睹史陀宫足仿佛,摩罗耶山非渺茫。色究竟界扫蜃气,给孤独园堪雁行。游屐屡破壁疥落,优波度筹千万强。老树一株卧磵上,向来未有如许长。有能直上北高塔,一览弱水穷扶桑。织女机边拂衫袖,老人星外来帆樯。金碧殿阁钟鱼廊,饱饘燠衲丛蜂房。毗卢遮那明正遍,散脂修摩森护防。长明灯笼照十方,胸中亦复作是光。纖蝇么蚋不到处,三千大千[tt其一]禅那床。游戏伽陀只夜章,岂无一人骆宾王。摩诃师子今僧王,一奋迅失千狐狼。

灵隐寺

唐代卢元辅

长松晋家树,绝顶客儿亭。

灵隐寺一首

明代黄省曾

一殿临飞岛,诸禅丽拥山。层层琴咽水,处处碧成关。

昃景迟春眺,屯云待客攀。美人馀岁月,信宿不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