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沈如筠的诗 > 闺怨二首·其一

闺怨二首·其一

[唐代]: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寄出。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眠。
多希望能追随那无处不在的月影,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注释
伏波营:“伏波”是将军的封号。此处用的原意:平乱的军队。

鉴赏

  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

  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贴切。「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正是这无限思念的愁绪搅得她难以成寐,因此,想象着借助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愁多」,表明她感情复杂,不能尽言。正因为「愁多」,「梦」便不成;又因为「梦不成」,则愁绪更「多」。思妇「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了。她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戌守在南方边境。

  其曲折之处表现为层次递进的分明。全诗四句可分为三层,首二句写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达的感情更深一层。因为,「雁尽书难寄」,信使难托,固然令人遗恨,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复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了一层,进一步由「愁」而转为写「解愁」,当然,这种幻想,显然是不能成为事实的。这三十层次的安排,就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愁怨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沈如筠简介

唐代·沈如筠的简介

沈如筠

沈如筠,唐诗人。润州句容人。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寄天台司马道士》诗。

...〔► 沈如筠的诗(5篇)

猜你喜欢

凉州词二首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长江二首 其一

宋代苏泂

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纤埃。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长江二首

宋代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遣悲怀三首·其一

唐代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立冬即事二首

元代仇远

凄风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绵。

戏答禽语二首 其一 秦晋山中有鸟鸣曰得过且过遇深冬毛羽落则云云至春又鸣曰凤凰不如我俗名寒号虫

明代陈洪谟

得过且过,朔风吹巢巢欲破。幸尔一枝尚未堕,啄有残黍亦不饿。

霎时春景融,毛羽无点涴,千仞光辉还只那。人生富贵皆傥来,百岁康强能几个。

得也过不得也过。

古诗二首 其二

魏晋佚名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凉州词二首·其二

唐代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