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刘孝威的诗 > 望隔墙花诗

望隔墙花诗

[南北朝]:刘孝威

隔墙花半隐,犹见动花枝。当由美人摘,讵止春风吹。

赏析

  诗中露面的人物,仅有诗人一人,他正从一家花园的高墙下经过,尽管墙头的花朵半隐半现,却依然望见了因枝条受到牵动而引起的悠悠的晃动。诗人由此驰骋想象,他推测在墙的那一边,正有一位美人在摘花,而不只是由风吹的缘故。

  此诗从第一句到第二句,一进一退。第一句是一个省去“尽管”或“突然”的让步副句,在文势上作一顿挫;第二句是一个省去“尽管”或“虽然”的让步副句,在文势上作一顿挫;第二句以副词“犹”字反接进行强调,文势振起。诗歌形象由“花半隐”的静态描绘随即转换成“动花枝”的动态描写。视觉形象上的这一跌宕变化,引起诗人心中的疑虑与猜想。故后两句由料想之词“当”字引出。诗人判断止于疑是之间,“当由”与“讵止”(岂只之意)一呼一应,情韵回萦,意味绵长。事实上,是否真的有美人在摘花呢?倒也未必。然而诗人想象如此,希望如此,即使读者也无不但愿生活中有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在大墙内外曾经发生过如此戏剧性的一幕。

  此诗不仅自身值得玩味,且对后世亦有所影响。《西厢记》写莺莺为约会张生,写了一首很有名的《明月三五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后两句就可能受到刘孝威的这首《望隔墙花》的启发。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中写“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从墙里与墙外进行构想,或许也曾借鉴过此诗的思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高墙下经过,尽管墙头的花朵半隐半现,却依然望见了因枝条受到牵动而引起的悠悠晃动。
料想是墙内有美人在攀折花朵,不只是因为春风把它吹动。

注释
讵:非,不。

刘孝威简介

南北朝·刘孝威的简介

刘孝威

刘孝威(?~548)南朝梁诗人、骈文家。名不详,字孝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孝威集》十卷,今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今存诗约六十首。

...〔► 刘孝威的诗(60篇)

猜你喜欢

珍珠帘(春日客龟溪,过贵人家,隔墙闻箫鼓声,疑是按舞,伫立久之)

宋代吴文英

蜜沈烬暖萸烟袅。层帘卷、伫立行人官道。帘带压愁香,听舞箫云渺。恨缕情丝春絮远,怅梦隔、银屏难到。寒峭。有东风嫩柳,学得腰小。还近绿水清明,叹孤身如燕,将花频绕。细雨湿黄昏,半醉归怀抱。蠹损歌纨人去久,漫泪沾、香兰如笑。书杳。念客枕幽单,看看春老。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清代项鸿祚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倚。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清代项鸿祚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望隔墙花诗

南北朝刘孝威

隔墙花半隐,犹见动花枝。当由美人摘,讵止春风吹。

浪淘沙 七夕前一日晚坐,闻隔墙王玉娘琴声。

清代朱中楣

新月映眉妆。露滴花房。香风暗透薄罗裳。何处清音偏著耳,恰在东墙。

切切指生香。韵雅悠扬。凄凄楚楚断人肠。流水调高人不见,遥隔长廊。

浣溪纱 秋夜闻隔墙按歌

清代郑文焯

秋病无名废酒尊。水西亭榭易黄昏。独经游地最销魂。

花影自行桥上月,篴声如见曲中人。燕梁何处起清尘。

实录院与道山隔墙堂后修竹仆饮

宋代周紫芝

风条无叶自萧骚,玉立修篁不受凋。咫尺蓬瀛横雪观,依稀丝竹度云韶。

天怜人老悲双鬓,官似僧闲占一寮。日日杖藜摩饱腹,未知何以答清朝。

隔墙花

唐代李中

颜色尤难近,馨香不易通。朱门金锁隔,空使怨春风。

隔墙吹箫悲深有作

宋代李新

撄心人事细如蓑,浑有童心柰老何。湿雪有随哀泪堕,清箫不与哭声和。归休最病良田少,侵老终怜季子多。无命无才犹有友,但怜雄辩正悬河。

隔帘听 听旧家歌伎隔墙度曲

清代陈维崧

十载画楼烟月,凝想归何处。黄絁新作瑶妃侣。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

无一语。掩纱窗、低笼雁柱,将情诉。妆楼一所,红粉墙围住。

歌声偏透红墙去。想他墙内,新愁万缕。伊知否。隔墙一般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