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陆游的诗 >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代]: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创作背景

  1172年(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四十八岁。他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担任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参加了9个月的从军生活。南郑是当时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宾意气十分相投。高兴亭,在南郑内城的西北,正对南山。凭高远望,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

1、钱仲联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378-1379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注释
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酹(lèi)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
曲江:池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
应:应该。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参考资料:

1、陆游 .陆游经典作品选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165 .

赏析

  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7月16日夜晚,长安南山头,诗人登高远望,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

  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和悲哀。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从角声烽火写起,烽火指平安火,高台指高兴亭。《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暮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应,应该。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

  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

参考资料:

1、钱仲联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378-1379 .

陆游简介

宋代·陆游的简介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陆游的诗(8892篇) ► 陆游的名句(595条)

猜你喜欢

望终南山

唐代张元宗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足车轮不暂闲。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

七月五日立秋

宋代晁说之

故庐归客不胜愁,可是人间晚立秋。收潦水清如可待,无穷蛭螾看沈浮。

退朝望终南山

唐代李拯

紫宸朝罢缀鸳鸾,丹凤楼前驻马看。惟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代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惜馀春慢 其二 燕九忆长安旧游,用周美成韵

清代梁清标

灯夕才过,芳原九日,仙阙白云遮断。帘青仙客,草绿王孙,迤逦暖风轻扇。

驰骤侠少青骢,玉勒金羁,雕弧长箭。走珠軿隐隐,水边红袖,笑声来远。

犹记忆、朋辈开樽,桥西清眺,沾醉春衣痕染。习池倒载,兰若停骖,人事倏然多变。

悬想旗亭旧游,一样韶光,柳娇莺倩。怅离群、数载极目,苍山几点。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唐代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二月二十六日携家游青原归入阳园酴醾盛开诵子中兄摛云摇碧露繁星之句赋此诗

宋代周必大

偶从山寺赏春还,问讯名花已破悭。清绝比梅加馥郁,丰容似菊更妖娴。

碧云重忆尊前句,红缬遥思醉后颜。寒食清明祇旬日,绿斋芍药待君攀。

嘉佑二年七月九日大雨寄永叔内翰

宋代梅尧臣

去年龙母沐,今年龙妇浴。民何竞相传,讹言初愿戮。沐水不湿缨,浴波吞目睛。连岁果为患,准度非人情。岛夷尚弗尔,况乃此京城。天公亦屇详,天子大圣明。尧时不昏垫,安见尧忧茕。今但微禹力,上心常屏营。祠官骏奔走,请祷必竭诚。庙堂列土偶,椒酒空湛盈。灵气自莫主,非以尧言轻。霹雳夜复作,虾蟆尚听鸣。辇道有白水,都人无陆行。浮萍何处来,青青绕我楹。连墙已坏破,屋赖搘撑牢。缅怀所亲友,亲友皆占高。独知欧阳公,直南望滔滔。遗奴揭厉往,答言颇力劳。正取旧戽斗,自课僮仆操。明日苟不已,挈家仍避逃。贤者尚若是,焉用数我曹。免为不吊鬼,世上鸿毛。

次韵高似之秘书谢薛书记七月二十七日早桂

宋代苏泂

翠蕤低映郁金裳,昨夜千门万户凉。蟾小未禁仙掌露,犀寒先透玉墀霜。唤回临水登山意,恼乱薰天扑地香。岁岁为花愁不彻,雅歌欲和底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