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王维的诗 > 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的流水环绕一片草草木丛生的草泽地,驾着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池紧挨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脚下安家落户,紧闭房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
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53、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版:105-106

评析

  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6-157

创作背景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东都洛阳,所以王维从济州(今山东省济宁市)贬所返回后,在洛阳附近的嵩山也有隐居之所。这首诗就是他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时所作的。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版:105-106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的诗(358篇) ► 王维的名句(131条)

猜你喜欢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题卢征君嵩山草堂图

清代高士奇

神鬐在水不入篊,仙禽在野不受笼。达人泥土视轩冕,林峦刬迹偕洪蒙。

嵩山征君巢许踪,高柯百尺龙门桐。召拜谏官卧不起,草堂僻径临巃嵷。

岩姿壑籁有神会,自写不假丹青工。墨痕迥出浓淡外,绝境直与虚无通。

手书十志字健劲,藤枝薤叶纷相蒙。在昔右丞妙诗画,辋川旧本留清风。

征君绝艺亦兼擅,蓝田少室将无同。弘农好古惬真赏,跋尾小印蟠丝红。

笔法独启元祐派,胚浑坡老兼涪翁。开运下迄淳熙代,五阅丁未云流空。

神物不随陵谷变,浩叹者谁周益公。庆元到今夏几世,暗中呵护烦苍穹。

黯然之光久愈发,何啻宝玉摇晴虹。我在修门昔曾见,爱此叠巘藏玲珑。

归田五载亲抱瓮,柘湖拓地芟嵩蓬。石廊洞户颇幽雅,十指愧未娴皴烘。

重来那免猿鹤怨,故园青碧孤芳丛。云烟一卷快入手,槐根欹枕游高嵩。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宋代司马光

今秋少雨冬不雪,麦寄浮埃根欲绝。圣主焦心闵万民,负扆不怡常膳撤。诏书朝下遍九州,岳渎百神俱祷求。西都留守虔群命,促驾不敢须臾留。嵩高万仞蟠地中,海内众山无与雄。前驱大旆拥千骑,波腾云涌来祠宫。牲肥酒香笾豆洁,盛服斋明芦毛血。有司执事皆萧然,宝帐神来风窣屑。公心犹畏九阍遥,丹诚不得通于霄。分留导从屯林麓,别张醮具登山椒。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万室嗷嗷悉死饥,敢惮劬劳爱余力。天门上出俄坦平,下视一世尘杳冥。焚香拜手倾垦恻,左右前后皆列星。公今三守三川地,咫尽嵩高未尝至。诘朝既毕祠祀严,暂转鸣珂历诸寺。少林昔为达磨居,达磨英灵今有无。廋辞流散满天下,竞以两手扪空虚。法王魏氏离宫旧,玉刻狻猊曏犹有。子孙宗庙皆尘灰,止见伽蓝存不朽。会善庭隅千岁松,一极二股凌寒空。势如鼎足争秀出,泠泠永夜吟霜风。少室先生乐间暇,弃官来家玉峰下。昔为浪泊据鞍人,今结东陵卖瓜舍。溪上有堂名挂冠,四垣重复皆林峦。呼儿扫地喜公到,随分弦歌留尽欢。周王太子名闻久,相传羽化缑山首。鹤飞笙远窅无迹,遗庙今人空沥酒。公来本不事遨嬉,周流闾里询疲羸。亲呼令长嘱赤子,勿贪荣利穷鞭苔。境中群望无不走,回辔仍过鉴龙口。奉先暮投林日曛,浥涧晨征辙冰厚。归来新诗盈一编,明珠大贝相属聊。此行虽不从公后,历历胜游皆目前。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唐代李白

白久在庐、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嵒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兼书共游,因有此赠。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金朝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赠嵩山焦炼师

唐代李白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送赞律师归嵩山

唐代清江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送杨山人归嵩山

唐代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唐代李白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

初见嵩山

宋代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