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施闰章的诗 > 泊樵舍

泊樵舍

[清代]:施闰章

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河水暴涨水流更加湍急,秋云密布未到黄昏天已昏暗。
乱山中到处是野战的兵营,江村里飘落的黄叶片片。
稀稀落落的雨中遥见颗疏星,呼啸的旋风吹过高高的堤岸。
所过之处有那么多战船,所剩无几的茅屋若隐若现。

注释
樵(qiáo)舍:樵夫家。
涨减:指上涨的洪水已退。
未夕昏:不到傍晚天已昏暗。
野戍(shù):军队野外的驻扎地。戍:军队防守。
回风:旋风。绝岸:高崖绝壁。喧:大声叫。
经过:所经之处,所过之处。战舰:大船。
几家:没有多少家。

参考资料:

1、钱仲联,钱学增选注.清诗三百首 新编本:岳麓书社,1994:892、胡光舟,张明非主编.新编千家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7923、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清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34-35

赏析

  首联“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所写之景,实际是交待诗人之所以“泊樵舍”的原因:曾上涨的洪水虽正在消退,但水势却比洪水上涨时还要湍急,故不宜行进。这一句不仅写出“泊樵舍”之由,还有其耐人寻味的言外之意,即间接反映了洪水上涨时水势亦甚“急”可以想见其造成的灾害不小。此时,洪水消退当然是好事,但因“愈急”却造成航程的艰险,使人产生担忧不安之感。后句写天空笼罩着秋天的阴云,未至傍晚江面已一片昏暗,亦不宜盲目行进,同时这句又形成令人精神压抑的氛围。这两句之景虽旨在说明作者之所以泊樵舍一是水急,二是天昏,但其中流露出的担忧不安则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调。

  颔联“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乃描写诗人泊樵舍镇时远望之所见:那新建县之名胜西山到处是军队野外驻扎的营幕,这不仅使风景绝佳之地大煞了风景,更暗示了社会的动乱不安,以“乱山”称西山,即增添了乱世之感;于江岸上的村庄中,诗人只见黄叶飘零,这恰如杜甫《春望》写“城春草木深”一样,乃“明无人”(司马光《续温公诗话》)矣,即百姓四处逃散,这荒寂的江村显得异常萧条。这正是清初战乱的生动写照。

  颈联“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则转写近处江岸立体空间之所见所闻。仰望天色已晚,闪现出稀疏的星斗,但并未给诗人明朗悦目之感。因为“秋阴”,所以天开始飘洒秋雨,使疏星“带雨见”;耳听则觉回旋的江风,在岸壁间呼啸,显得凄厉,回风再卷起涛声,则令人恐惧矣。前句是静态,后句是动态,静与动的秋风秋雨给人带来亦是凄楚与不安。

  尾联回写江上之所见:“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战舰”乃官家兵船,与“乱山成野戍”呼应;“茅屋”是百姓住所,与“黄叶自江村”呼应。前句是实写,“战舰多”,使人感到政局形势严重,社会秩序混乱;后句是虚写,“几家存”以问句出之,实指“无家存”。两相映衬,益见形势动荡、百姓流离的现实,其中充满诗人深重的忧虑。

  这首诗写景采取由远及近的视角:先写江岸“乱山”与“江村”,继写“绝岸”,终写江面,画面颇见层次,意境显得深远。表面看,这是首景物诗,全诗四联皆写景,其实其“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每一联之景都内含诗人或郁闷、凄苦或不安、忧虑之情,但并不直露,全蕴藏于具体景物的意象之中,诗之风格仍偏于平和。

参考资料:

1、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674-675

创作背景

顺治十八年(1661)诗人奉命守潮西道,辖区包括临江、吉州、袁州三州,诗人驻节临江(治所今江西清江县)。康熙六年(1667)乃由水路赣江北上归里。在途经樵舍镇(位今江西新建县西北60里)停泊时写了这首五律。

参考资料:

1、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674-675

施闰章简介

清代·施闰章的简介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 施闰章的诗(102篇) ► 施闰章的名句(1条)

猜你喜欢

钱塘观潮

清代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己亥杂诗 其二

清代黄遵宪

亦曾忍死须臾坐,正用此时持事来。今午垂帘春睡起,拥垆拈箸拨寒灰。

二月二日龙阳道中作

清代吴大澄

山村如画里,小市两三家。几担白莲藕,一篱黄菜花。

草沾旗角湿,柳拂帽檐斜。津吏逢迎熟,行人静不哗。

梦芙蓉 本意

清代龚自珍

背灯敧凤枕。见一珠秋弄,水裙风鬓。露华无力,飞下珊珊影。

又微芒不定,月坠金波孤迥。小立空塘,怨红衣半卸,消受夜凉紧。

脉脉鸳鸯暝正稳。乍莲房、粉坠惊初醒。香重烟轻,愁绝共幽映。

五更魂魄冷。吟断锦云休讯。捐佩疑寒,更凌波恐湿,塘外晓风阵。

海风喜得千金四韵以贺

清代陈忠平

宝婺星初起,桂华盈室香。从兹埋酒瓮,待日醉东床。

膝下欢愉足,闺中吟咏长。何怜谢家女,凤种定云翔。

登小孤山

清代陈大章

蜀江万里浮鸿蒙,洞庭势峡彭蠡雄。小孤庭起插天半,百川砥柱为之东。

磴道虚无动寒色,渔舟一叶傍绝壁。蛟鼍正昼吼风霾,泱漭孤云天地白。

参差楼观丽朝霞,绣鞶珠箔颜如花。阴岩咫尺蓄雷雨,怪树千岁盘龙蛇。

吴楚雄关此第一,折戟沉沙莽萧瑟。凭阑决眦倚半酣,尽卷乾坤入诗笔。

隔江清霭有彭郎,银河带水遥相望。舟师招手闻绝叫,急趁南风过马当。

一字诗

清代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斗蟋蟀

清代洪亮吉

荆襄一带胜败轻,正斗蟋蟀争输赢。

漓江泛舟行,为杨武陵赋

清代钱澄之

桂林好客武陵侯,邀我九月虞山游。虞山我罢月初出,乘月还泛漓江舟。

水清沙白石磊磊,小艇一双放上流。我船坐客歌船并,隔船小伎司我筹。

丝管啁啾鼓吹乱,忽然声绝扬清讴。是时天气方高秋,四山苍苍烟雾收。

中流放棹船不动,听曲大鱼低昂浮。曲终月皎四方静,更鼓声声城上楼。

城上人语不敢睡,城门不锁彻夜留。城边怪石如人立,醉中认是侯家驺。

侯家劝客樽如卣,夜深客醉劝不休。主人一饮尽数斗,坐客何人堪献酬!

送客归去月更好,洗杯对月回船头。我时醉卧还侧耳,笙歌水上去悠悠。

立秋

清代窦氏

梧飘一叶送秋声,风动凉生暑气清。万户寒砧催木叶,草根深处乱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