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柳宗元的诗 >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唐代]: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姿容艳美,既不自藏;岂容独处,无人欣赏。
亭亭玉立,潇水西畔;秋季来临,风紧霜繁。
艳丽倩影,告别寒江;移植廊前,散发芳香。
它与荷花,混杂实难;与之不同,故生高岸。

注释
木芙蓉:又称木莲,生于陆地。
美:指木芙蓉。
盈盈:姿态美好的样子。湘西:潇水西岸。
委:放置,指栽培。轩:有窗的长廓或小室。
芰荷:荷花。
高原:高地。

鉴赏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一诗,写作时间与植桂诗大致相同,心态也相拟,只是写法上略有不同,如果说植桂诗更多地表现了自己的孤悲之感的话,此诗则以自爱、自慰之情为主。

  诗人创作此诗,心态上有两个特征。一是孤寂无依,世无知音之感。当时诗人刚贬谪永州,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作为被贬官员,行动很不自由,处境与囚徒相差无几。所以他常自称为“罪臣”、“楚囚”。心理常惶恐不已,彻夜难眠。再加上昔日志同道合的朋友都远贬荒凉遥远之地,贬官的身份也不便与他人接触。因而,伴随他的只是孤独、寂寞和无奈。另外一种心态特征是:怀才不遇又矢志不移。柳宗元的才能是全面的,为多数人所了解的,柳宗元主要是散文家和诗人。但被贬之前,柳宗元的理想绝不是做文人,而且有点不屑于做文人。在《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中说道:“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信中他向自己好友表白了昔日的理想。他的《冉溪》诗中“少时陈力希公候,许国不复为身谋”的句子,更是直接说明了他的理想是辅助时政,建政立业,为此而不怕牺牲。事实上,他也确有非凡的政治才能,三十四岁成为朝廷要臣足以说明了这点。永贞革新的失败,他失去了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放弃,这一性格很类似流放中的屈原。在贬永时期,他关注着时局的变化,民生的疾苦,常与朋友以书信的形式讨论历史、政治和为官之道,希望被朝廷起用,再度施展政治才能。为了理想,他提携后进,培养人才,积蓄力量,正如《冉溪》诗中写道:“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西园待成器。”这些大概是柳宗元在不自由状态下最大的所为吧。了解了柳宗元这样的心态,就很容易把握此诗的深层次的含义。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就是采用拟人化手法,把自己的心态物化成木芙蓉,木芙蓉自然成了他感情的载体、心灵的镜子和与读者沟通的渠道。诗中的木芙蓉具有鲜明的诗人的色彩:她孤寂、独自长在湘水西岸,任秋风疾吹,繁霜严打,无人爱怜顾惜;她完美,“盈盈”,是婀娜多姿的体形,“丽影”是艳丽动人的身姿,“浓香”是沁人的芳香,可谓集众美于一身;她自信,“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这种自信来自于“有美”。这种美与其说是木芙蓉的姿态、丽影和浓芳,不如说是诗人的才华、理想。因此,即使在孤独、冷落,被人诋毁、抛弃的处境里,他也没有沮丧、消沉和自暴自弃。他坚信自己总会有被人赏识的时候;他很有原则,处于世上,就只能像木芙蓉一样,扎根高高的陆地,绝不与浮于水上的摇摆不定的芰荷同处。诗人对木芙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高文先生道明了诗人的用意:“此诗写木芙蓉美丽而孤独,深受风霜欺凌,诗人同情它的遭遇而移栽于住所轩前。乃以木芙蓉自比,怜花亦即自怜”。诗人爱花,护花,实为自爱自慰。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抚平内心创伤,驱走孤独幽愁的常见方式。

柳宗元简介

唐代·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柳宗元的诗(170篇) ► 柳宗元的名句(82条)

猜你喜欢

彦集圭父择之同饮白云精舍以醉酒饱德为韵熹分得饱字醉中走笔奉呈

宋代朱熹

奔趋名利场,祸福急相绞。夜窗一反侧,肤垢纷两爪。

岂知亲朋集,晚食聊一饱。心期共悠悠,文字各稍稍。

华烛既屡更,诗肠亦频搅。寒更尽渠深,孤讽宁至卯。

将赴都门率莹绶两儿至吾与庵遍游白云法螺藕花诸精舍

清代潘世恩

胜游极目向郊原,厌说骊驹已在门。客似闲云慵出岫,僧如野鹤喜乘轩。

偶随犬吠寻花径,直送泉声到水源。留得四山新记好,他年重认雪泥痕。

初夏游楞伽精舍

唐代皮日休

越舼轻似萍,漾漾出烟郭。人声渐疏旷,天气忽寥廓。伊予惬斯志,有似劀q3瘼。遇胜即夷犹,逢幽且淹泊。俄然棹深处,虚无倚岩崿。霜毫一道人,引我登龙阁。当中见寿象,欲礼光纷箔。珠幡时相铿,恐是诸天乐。树杪见觚棱,林端逢赭垩。千寻井犹在,万祀灵不涸。下通蛟人道,水色黮而恶。欲照六藏惊,将窥百骸愕。朅去山南岭,其险如邛笮。悠然放吾兴,欲把青天摸。紫藤垂罽珥,红荔悬缨络。藓厚滑似漦,峰尖利如锷。斯须到绝顶,似愈渐离z8.一片太湖光,只惊天汉落。梅风脱纶帽,乳水透芒屩。岚姿与波彩,不动浑相著。既不暇供应,将何以酬酢。却来穿竹径,似入青油幕。穴恐水君开,龛如鬼工凿。穷幽入兹院,前楯临巨壑。遗画龙奴狞,残香虫篆薄。褫魂窥玉镜,澄虑闻金铎。云态共萦留,鸟言相许诺。古木势如虺,近之恐相蠚。怒泉声似激,闻之意争博。时禽倏已嘿,众籁萧然作。遂令不羁性,恋此如缠缚。念彼上人者,将生付寂寞。曾无肤挠事,肯把心源度。胡为儒家流,没齿勤且恪。沐猴本不冠,未是谋生错。言行既异调,栖迟亦同托。愿力傥不遗,请作华林鹤。

题白石精舍为蔡子木一首

明代黄省曾

昔有仙灵者,呼之白石生。为年篯务上,餐液夏周更。

世往山犹在,粮馀洞得名。中郎称国彦,精馆倚岩成。

桃夹宜探水,芝幽可掇英。云华随藻笔,峦响荅金声。

滵液膏流满,琼瑶草树萦。作台邀少女,标宅待方平。

麟脯行将馔,鸾浆会此倾。曹疑秋署皎,人并玉堂清。

知守存聃奥,缁璘溯孔情。正登红药选,先有赤松营。

意缅兰为宇,词芳桂结楹。何时携宝镜,来讨五霞城。

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

唐代韦应物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迅风飘野路,回首不遑宿。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希大司马扈驾至淮安便道过江访余石淙精舍感

明代杨一清

停云回首意如何,杨子江头一棹过。老去多情怜水石,闲来开眼看风波。门墙旧侣雕应尽,灯火通宵话转多。更约扁舟和月宿,荻花深处听渔歌。

约冲晦宿东山禅寺精舍先寄

宋代杨蟠

上人合动林间兴,吾恨衰迟学谢安。纳屐操筇那有限,吹云落雨漫无端。先凭报信春枝破,预想分题雪屋寒。林下不谙人世苦,笑将双鬓与君看。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唐代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木芙蓉

明代何吾驺

从誇倾国妒春风,魏紫姚黄恨未工。一自汨罗悲木末,新愁多在锦城东。

登山望雷居士精舍同沈右卫过刘先生墓下作诗

南北朝萧子良

汉陵淹馆芜,晋殄洙风缺。五都声论空,三河文义绝。

兴礼迈前英,谈玄逾往哲。明情日夜深,徽音岁时灭。

垣井总已平,烟云从容裔。尔叹牛山悲,我悼惊川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