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李世民的诗 >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唐代]:李世民

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飘拂若霞似电,你飞扬绚丽如虹。
你飘逸在烟雾里,你飞腾在白云中。
依依地你随意招摇,悠悠地又随风而去。
你这无翅的轻薄子啊,何苦如此在空中折腾?

注释
幡:寺院中常用之物,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其状犹如大将之旌旗。亦有为祈福而立者。
写虹:描绘彩虹。整句意为:飞腾在空中像描绘的彩虹一般。
纷披:和缓。依回:往复回环。
掣曳:牵引。

鉴赏

唐太宗为一代雄主,其武功文治为史家所称道,这首诗所表现的大乘空观,对这位明主而言,应是很有意思的现象。诗歌首先极写殿前幡的千姿百态:她艳丽,如虹若电;她生动,低飞高举;她依依随人,又飘飘随风。然而,作者的一双慧眼却早看透了她本质的轻薄,她的招摇全不过是弄空而已。由此,对不可一世的她,作者反倒生出一种大慈大悲的怜悯之心。这首诗诗中的殿前幡,成为尘世里万法之象征,该诗也就表现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空观。这首诗,令世人想起《坛经》所记载的一段公案:“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幡动,一僧云风动。惠能云:‘非幡动、风动,人心自动。’印宗闻之悚然。”唐太宗诗未如惠能悟得透彻,但该诗却自有一种禅悟的智慧。

李世民简介

唐代·李世民的简介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李世民的诗(94篇) ► 李世民的名句(20条)

猜你喜欢

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 其三 钵盂峰

明代卢宁

团峰如铸奠云端,大器何为用世难。封植器闻崇肉案,清斋还取尚经坛。

华夷青玉花同馥,霄汉金茎露自寒。拟借四轮输上国,君王丰积寿民丹。

题太平兴国宫

宋代李受

香炉峰下宅天官,三界方知可往还。白石眼前分世路,紫云头上接天班。沧溟岂隔毫芒内,忆劫皆归瞬息间。但得心源到真境,凌虚鸾鹤会跻攀。

甲辰九日游兴国灵山寺简同游

明代陈谟

车马烂辉光,登临向上方。攒云众峰直,引路万松苍。

涧底蒲茸白,篱根栗叶黄。爽犹宜羽扇,晴复䴡罗裳。

缥缈云关峻,岩峣石径长。杂花明乱草,好鸟隔幽篁。

渐近精蓝域,俄闻洞水香。栋梁何崒崒,金碧极煌煌。

崖裂狮初啸,峦回象欲狂。鲤鱼新上水,灵鼠旧依仓。

石笋何年长,池莲此日荒。铁船归瀚海,方竹压潇湘。

瀑散晴空雨,林含伏日霜。行云走神女,卧钵隐龙王。

一纪长离乱,丛林半在亡。如何超劫劫,独此见堂堂。

喜挹清河彦,兼承入幕郎。风流同茂宰,啸咏及重阳。

杯紫浮萸烈,瓶虚插桂芳。高僧惯宾客,才子盛文章。

壁怪前题漫,游疑后日忘。少陵多秀句,偏在赞公房。

己亥八月廿一日除书予拜太平兴国宫祠官呈赵

宋代岳珂

世间何物最是閒,司谏拂衣归华山。倦来忘记省不得,依约此语祥符间。终南捷径本自错,老子新司紫元钥。官家雇我作閒人,有酒醉呼端不恶。岁糜廪粟月俸钱,豢鹤有料芝有田。人生何必待有用,我老得此宁非天。君不见当年把臂龙图上,司谏放归元未放。又不见倦翁山行醉复醒,说著拂衣今亦忘。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唐代李世民

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宋代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元佑三年余被召至京师从翰林苏先生过兴国浴

宋代秦观

聊移小榻就风廊,卧久衣巾带佛香。白发道人还省否,前年引去病贤良。

万年春 赠兴国寺修塔僧

金朝马钰

物外高僧,澄澄湛湛真禅刹。真禅刹。心无察察。理趣常搜刷。玉性玲珑,处处皆通达。皆通达。无拘无辖。垒起黄金塔。

题来安县兴国寺

宋代遇僧

三千里地孤寒客,七十年前富贵家。泛海玉龙驾雪浪,权藏头角混泥沙。

圣龙长老资公求修佛殿疏余不暇作也昔丹霞烧

宋代虞俦

风雨飘摇绀宇摧,百身古佛尽莓苔。政须豪士修檀施,定自诸天打供来。向晚钟鱼犹短气,只今龙象亦生哀。道人莫惮朱门去,会有清莲一朵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