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唐代]: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寒夜的敲更声接续着这漫漫长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离别时难以割舍,拿什么赠送给你呢?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

注释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夜永:长夜。
秋澄:澄净的秋色。
离心:离别之心。
玉壶冰:比喻清白和高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比喻人品质的高洁。

参考资料:

1、范凤驰.新选唐诗精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532、骆祥发.骆宾王诗评注:北京出版社,1989:139-140

赏析

  这首诗把离情表现得高洁纯真,不似前人作品般悲切哀伤,此种手法少见于初唐诗歌。前两句是写长长的秋夜寒冷,渲染离别时难舍的气氛。后两句用“玉壶冰”表明心情,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并不是说君子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看得比水还要淡,而是说:君子之间的友谊应该像清澈见底的水一样纯洁。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纯洁的友谊。

  诗的前二句运用了倒装句法,先说“夜永"、“更寒”,然后再倒转回去说:在秋高气爽的秋日黄昏,他和一位朋友已经促膝话别。这种章法的运用,改变了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式,强调了“更寒”、“夜永”,突出了两位挚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心情。收到了化平铺直叙为起伏跌宕的艺术效果。“秋澄”、“夜永”巾的“澄”、“永”,不只是点明节序的特征与时间,而且也映带出朋友之间的真诚相见与友谊长存;“凉夕”,“寒更”中的“凉”、“寒”也同样是不只说明环境的“凉”、“寒”,而且显示出一对朋友在临别之际心绪不佳。倒装、侧重、心与境谐等艺术手法被诗人揉合在两句诗中,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既然两人的友谊是那样的深长,在离别之际用什么赠给对方就值得思考了。“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这出人意表的两句诗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诗人赠给对方的,不是客套式的祝愿,而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离心”比作“玉壶冰”。其命意同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798

创作背景

公元669年(总章二年)冬,诗人因事遭谴,罢东台详正学士职。公元670年(咸亨元年)四月,吐蕃寇边,朝廷发兵讨伐。诗人因上诗吏部侍郎裴行俭,要求从军出塞,不久即获准入伍。当时李峤曾赋诗为其壮行。秋初,诗人随军出发,李峤再次为其饯行,诗人因赋《别李峤得胜字》以赠别。《唐音》《唐诗品汇》截后四句另为一首,题作《送别》。

参考资料:

1、骆祥发.骆宾王诗评注:北京出版社,1989:139-1402、周勋初.全唐五代诗:陕西人民出版,2014:707

骆宾王简介

唐代·骆宾王的简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骆宾王的诗(120篇) ► 骆宾王的名句(104条)

猜你喜欢

赋得寒山寺送别

明代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九日送别

唐代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秋日送别

唐代朱晦

荒郊古陌时时断,野水浮云处处秋。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

暮春浐水送别 / 一作暮春送客

唐代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送别

唐代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送别

唐代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秋分前一夕集五石瓠堂小饮剥栗因以秋分二字为韵送别刘子东郊 其二

清代李锴

震泽莼何似,渔阳栗旧闻。望乡仍寄食,习隐未离群。

歧路飞蓬熟,清愁远梦分。关河摇落候,半是不归云。

河阳桥送别

唐代柳中庸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送别 /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谢亭送别

唐代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