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注释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参考资料:

1、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422、宋厚泽.唐诗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3283、王福.唐诗三百首 彩图注音版: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140-141

赏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正是男儿读书时”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参考资料:

1、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422、杨道诚,韩清显.中国诗词名篇类编赏析:修身养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11

创作背景

颜真卿3岁丧父后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他自己也格外自律,每日勤学苦读。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写。

参考资料:

1、严杰.颜真卿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321-325

颜真卿简介

唐代·颜真卿的简介

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 颜真卿的诗(35篇) ► 颜真卿的名句(3条)

猜你喜欢

劝学(节选)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彼交匪纾,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劝学诗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劝学歌

宋代陈普

太极肇判两仪生,其中人为万物灵。人亦中地一物耳,独以道义超众形。立为三才中宇宙,发挥中地经人伦。兹事初非外烁伐,毫发皆奋七尺身。后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躯岂可轻。寸阴可惜莫虚掷,百年安得长青春。有力如虎当猛省,何况责望深父兄。不通六籍不是学,未了三才未是人。希圣必须志尧舜,希贤必有为颜曾。义理彝伦精讲究,礼乐制度须详明。体用源流务透彻,血脉文理仍流行。会通两尽始无碍,范围未始离曲成。无尘胸次贮万卷,拔出笔力找千钧。不用高枕卧丘壑,用之家齐国治中下平。不但匹无匹妇皆获所,草木鱼鳖咸清宁。此皆后进本分事,不为干利与求名。更须扫除谑浪傲惰熊,打并嗜欲声色情。一物一则同一敬,牢守孔孟张朱程。吃紧工夫决有效,令闻广誉垂千龄。英雄气概为则是,一变至道非难能。君不见四十五十无闻不足观,总是惰而不学昏昏贸贸枉生中地间。

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

明代朱翊钧

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不因书万卷,那得近君王。

云安监劝学诗

宋代王日翚

云安古汤谿,□□□□滨。无室不盐烟,无民不樵薪。士子独希少,锥刀事艰辛。我因沿檄来,暇日聊咨询。谿山秀且清,湛碧高嶙峋。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盛言汉廷尉,有语诒乡邻。三牛对马岭,有井无贵人。斯言既笃信,诗礼不复闻。我闻为咨嗟,此语深非仁。儒风一旦扫,有甚遭烧焚。因言廷尉者,其生岂不神。既禀神灵姿,宁非贤圣伦。安得鄙俚语,千载愚斯民。斯民有幸氏,贵岂无足尊。唐皇上柱国,伪蜀掌丝纶。遗诰尚可考,苗裔亦诜诜。后生宜可畏,况逢尧舜辰。如何三百年,自弃甘煨尘。前贤不知慕,俚语常书绅。不知非格言,野老相因循。为言听我语,蜀氏初顽嚣。文翁为益州,化蜀与维新。英才出王马,继世扬子云。词章霭当世,至今耀清芬。自尔吾蜀士,文学多彬彬。乃知汤谿上,未必无国珍。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我虽非文翁,志使风俗淳。亦非好辩者,示劝聊谆谆。公侯宁有种,自致唯斯文。蜀学乃孤陋,师友须隆亲。又当听我言,既学须能勤。不勤如不学,勤学始成身。窜兮世巨儒,达兮国名臣。唯恐学不至,学必无沈沦。如不学为名,不如复煎熏。十室有忠信,见者希能遵。会观集岁后,俊造来誾誾。一成诗礼乡,举充观国宾。

云安监劝学诗

宋代王日翚

云安古汤溪,□□□□滨。无室不盐烟,无民不樵薪。

士子独希少,锥刀事艰辛。我因沿檄来,暇日聊咨询。

溪山秀且清,湛碧高嶙峋。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

盛言汉廷尉,有语诒乡邻。三牛对马岭,有井无贵人。

斯言既笃信,诗礼不复闻。我闻为咨嗟,此语深非仁。

儒风一旦扫,有甚遭烧焚。因言廷尉者,其生岂不神。

既禀神灵姿,宁非贤圣伦。安得鄙俚语,千载愚斯民。

斯民有幸氏,贵岂无足尊。唐皇上柱国,伪蜀掌丝纶。

遗诰尚可考,苗裔亦诜诜。后生宜可畏,况逢尧舜辰。

如何三百年,自弃甘煨尘。前贤不知慕,俚语常书绅。

不知非格言,野老相因循。为言听我语,蜀氏初顽嚚。

文翁为益州,化蜀与维新。英才出王马,继世扬子云。

词章霭当世,至今耀清芬。自尔吾蜀士,文学多彬彬。

乃知汤溪上,未必无国珍。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

我虽非文翁,志使风俗淳。亦非好辩者,示劝聊谆谆。

公侯宁有种,自致唯斯文。蜀学乃孤陋,师友须隆亲。

又当听我言,既学须能勤。不勤如不学,勤学始成身。

穷兮世巨儒,达兮国名臣。唯恐学不至,学必无沈沦。

如不学为名,不如复煎熏。十室有忠信,见者希能遵。

会观集岁后,俊造来訚訚。一成诗礼乡,举充观国宾。

云庄劝学

宋代陈普

百川皆望东,三才同面离。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儿。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要须辨方位,乃识穷陬维。自从学校废,俗敝柏梁诗。英才陆沈尽,卓荦非无资。下车众皆悦,苟且遂成痴。混澒声一概,沈痼星千期。天生紫阳子,缨冠而救之。万类始根理,六经初有师。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曾参作门户,夫子为根涯。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敬义贯心筠,德业畅根枝。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不从洒扫起,何以为类推。群居不及义,游宴日相追。失学莫此甚,一成而百隳。时文筑衰末,不直埋马帷。六经不勤读,学荒身亦危。二刘与三蔡,相牖如埙篪。师门赖有嗣,流泽今未衰。子孙欲不坠,祖训勤奉持。不失伯牙心,不患无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