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庾信的诗 > 重别周尚书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创作背景

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长安。560年,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周弘正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第178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
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注释
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县)人,周颚之孙。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魏平江陵,逃归建业。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
一人:庾(yǔ)信自指。
河:指黄河。
南向:向着南方。

参考资料:

1、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历代诗歌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第181页2、许逸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庚信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167页

赏析

  诗的开头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庾信在这里是借用,因为阳关已成了“大道”的代称,如同我们把“阳关道”与“独木桥”对举。诗中的“阳关万里道”是喻指长安与金陵之间的交通要道。下旬“不见一人归”的“一人”指庾信自己而言,这二句说在长安至金陵的阳关大道上,有多少南北流离之士已经归还故国了。只有我一人不能归故土,这是令人伤心的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河边雁”喻指友人周弘正,这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一种虚拟,是庾信的内心感觉借助外物的一种表现形式。前已指出,庾、周分别是在早春,这时不可能出现秋雁南飞的实景,即使九尽春回,也只能看到鸿雁北去的景象。这两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陈比作南归之雁,大有羡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由,而自己却丧失了这种自由,以见自己不如鸿雁。沈德潜评这首诗说“从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这是知人论世之见,于诗歌鉴赏尤为重要。

  此诗表现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借代手法,开头即用“阳关万里道”借指长安至金陵的交通大道。此种手法增加了诗的含蓄美。另一艺术手法是虚拟,“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便是虚拟的景物,这种带象喻性的虚拟,使诗歌形象的含蕴更加丰富。可以想见,庾信在长安看到秋去春来的大雁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来去自由的感受已经隐藏多年了。送友人南归时,这种多年积淀在心头的情感一触即发,其内涵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尽。只有细味庾信的良苦用心,才能欣赏此诗谋篇遣词之妙。

参考资料:

1、黄岳洲、茅宗祥.《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第276页

庾信简介

南北朝·庾信的简介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庾信的诗(353篇) ► 庾信的名句(23条)

猜你喜欢

和中丞晏尚书西园晚秋怀寄

宋代宋庠

众籁日萧萧,闲园气寂寥。风萍难覆水,霜叶易辞条。噪鹊繁声合,寒蝉旧吹飘。试寻篱下菊,邻酒浊盈瓢。

灵岩山谒毕秋帆尚书墓

清代胡承珙

庭院阴阴覆薜萝,尚书祠墓此岩阿。长才书合从簪笔,晚节犹教学枕戈。

毕竟圣明持法恕,空闻门馆受恩多。平泉花木浑无恙,几辈西州掣泪过。

和中丞晏尚书西园晚秋怀寄

宋代宋庠

节物名园晚,风烟亦媚秋。钿梢低露竹,珠罅老霜榴。坞籁晴先响,窗霞暝自收。山楹谁侍坐,正似傅岩幽。

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

唐代崔元范

羊公留宴岘山亭,洛浦高歌五夜情。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送尚书魏公致仕还乡诗

明代杨士奇

江右国南服,贤才之林薮。匡庐彭蠡间,清淑萃加厚。

英英魏文渊,人物星之斗。明经在致用,一第咄嗟取。

峨廌入乌台,白简岁年久。击邪奋无前,直枉宁肯后。

超跻副浙宪,声华耸冈阜。简陟少秋官,式贰大司寇。

致鞫悬鉴明,析疑迎刃剖。大梁困岁饥,方伯拜廷授。

悉心事旬宣,勠力苏稿朽。归来掌邦禁,雍容帝左右。

既诘奸慝平,亦著武绩茂。廉清一志坚,闻望六官首。

方兹切倚毗,云何慕畎亩。惟皇悯疾疢,且重违耆耇。

锡之五色书,龙光焕户牖。久行遂归止,福祉自天祐。

川开万里风,南帆驶于走。云净九叠屏,烟消彭泽柳。

迎门集童稚,携觞聚邻叟。欢庆溢乡闾,劳问洽亲旧。

超超天地外,此乐宁多有。蹇予朴钝质,颓龄七旬九。

谬叨词林馆,固陋寡所偶。责重力不任,兢兢虑灾咎。

所藉同乡邦,同心二三友。有言相启发,有病相砭灸。

何君既离郡,魏公复分手。念此增悲嘅,中怀杂纷糅。

岁晚应乞身,归程能待否。市酒望湖亭,玉壶为君扣。

观山灯献徐尚书

唐代温庭皓

一峰当胜地,万点照严城。势异昆冈发,光疑玄圃生。焚书翻见字,举燧不招兵。况遇新春夜,何劳秉烛行。九枝应并耀,午夜忽潜然。景集青山外,萤分碧草前。辉华侵月影,历乱写星躔。望极高楼上,摇光满绮筵。春山收暝色,爝火集馀辉。丽景饶红焰,祥光出翠微。白榆行自比,青桂影相依。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

送杨尚书知沪洲

宋代魏了翁

断雁怀归芦叶秋,离鸾感照菱花羞。五更呼儿拭残泪,淹速有命吾归休。殿头三拜疏,去意浩意收。内前宣辞赐颜色,外间祖帐如云稠。往年长安道,笑谈取公侯。白璧抵山车断流,黄金牣屋花满楼。万钉围腰笏头带,廷绅啧啧悬两眸。吁嗟此何物,白尽人间头。二十年重来,见此勇退杨沪洲。平生志气未肯倾,卷怀归洗岷峨愁。我往送之门,感事增百忧。匆匆别公上车去,怕鬼见笑君奚留。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唐代白居易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韩子温尚书以长句送江梅次韵

宋代周必大

忆昔归田友麋鹿,雪里寻梅踏瑶玉。巡檐屡作杜陵笑,穷路几为步兵哭。忽逢绿衣鬓如云,歌舞醉人睡昏昏。觉来但有风相袭,梦断初无香返魂。岂知重见长安雪,喜极丰年箫鼓咽。更读裴公东阁诗,仍分处士西湖月。皎如玉树临我傍,幸同待漏靴满霜。但愿和羹继先业,不辞草制搜枯肠。

中秋节侍杨尚书待月南楼

宋代程公许

羽扇风清夙霭收,地戎邀月上南楼。卷回天外连宵雨,借与人间一夕秋。六合扫清知有待,微云点缀故宜休。阑干直北频搔首,何限关山笛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