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成语词典铜山西崩,洛钟东应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意思
tóng shān bēng,luò zhōng dōng yìng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引证解释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 曾问 远公 :‘《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 殷 曰:‘铜山西崩,灵鐘东应,便是《易》耶?’”
    刘孝标 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 时, 未央宫 前殿鐘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詔问太史待詔 王朔,朔 言恐有兵气。更问 东方朔,朔 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鸣。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不以远而阻也。”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感召之机,銖黍靡忒。”
    唐弢 《侧面》:“铜山西崩, 洛 钟东应,一唱一和,互相支持。”

网络解释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tóng shān xī bēnɡ , luò zhōng dōng yìng)是八字成语,作宾语、分句;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shān xī bēng,luò zhōng dōng yìng

注音ㄊㄨㄥˊ ㄕㄢ ㄒ一 ㄅㄥ,ㄌㄨㄛˋ ㄓㄨㄥ ㄉㄨㄥ 一ㄥˋ

繁体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感情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是中性词。

例子此义易明,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不以远而阴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

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

近义山崩钟应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意思解释、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安如太山 见“安如泰山”。
鳌鸣鳖应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安若泰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挨山塞海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跋履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跋山涉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跋涉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拔树撼山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表里山河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