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六的词语的成语

有关六的词语的成语(共找到98条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1.阳九百六 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2.五马六猴 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3.六出冰花 六出: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指雪花。 《宋书·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
4.六朝脂粉 六朝:建都于建康(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脂粉:胭脂。形容繁华绮丽。形容六朝时金陵靡丽繁华景象。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赏月遇恶》:“且乐平生,尘寰事,六朝脂粉飞灰冷。”
5.六尺之托 托:委托。指受嘱托抚育遗孤。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
6.六阳会首 中医术语,六阳脉集中在头部。指头。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对着众官人在此,我这一去,若有些儿差失呵,我输我这六阳会首。”
7.百六阳九 百六:古代认为4617岁为1元,初入元106岁;阳九:106岁中有灾岁9。指灾难年份或厄运。 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
8.诸亲六眷 总称所有亲戚。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9.眼观六路 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10.四冲六达 四通八达的要道。 宋·陈师道《徐州学纪》:“徐地东近齐鲁,北属赵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冲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
11.三亲六故 亲戚故旧的总称。 梁斌《播火记》:“谁家没个三亲六故,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
12.飞霜六月 旧时比喻有冤狱。 唐 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13.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14.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15.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16.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17.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18.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19.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20.三百六十行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明 无名氏《白兔记 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
21.版版六十四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清 顾张思《土风录》第13卷:“古执不活动,呵为‘版版六十四’。此钱居中语也。”
22.一退六二五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23.六耳不同谋 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24.板板六十四 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清 范寅《越谚 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25.法不传六耳 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话可法不传六耳。”
26.一推六二五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你想一推六二五地混过关去,办不到!”
27.吆五喝六 掷骰子时的喊声(五、六是骰子的点子),泛指赌博时的喧哗声。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8回:“你这个将军,好不知事务,只管的吆五喝六,叫我如何使出这盘头盖顶来?”
28.五颜六色 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29.五脊六兽 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30.五脏六腑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31.五合六聚 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32.五音六律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33.五积六受 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34.五雀六燕 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 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
35.五虚六耗 比喻弄虚作假。 《中国现在记》第九回:“你也晓得,皇上家的钱都是要功归实用的,那里能由你五虚六耗,赚了许多。”
36.五角六张 角、张:星宿名。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 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梦里几回富贵,觉来依旧凄惶。今日是千年一遇,叩头莫五角六张。”
37.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38.五藏六府 亦作“五脏六腑”。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窃,五藏六府。”
39.五冬六夏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魏巍《山雨》:“不论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儿放哨。”
40.五心六意 指三心二意。 汉 焦赣《易林 睽之随》:“五心六意,歧道多怪,非君本志,生我恨悔。”
41.五石六鹢 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42.五亲六眷 指各种关系的亲眷。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的五亲六眷,家理师徒,磕头摆把的,布满全屯。”
43.五抢六夺 竞相抢夺。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船一靠岸,他们便蜂拥上来,遇着街上有卖食的便五抢六夺地捞到口里。”
44.挑幺挑六 挑剔,找差错。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45.呼幺喝六 呼、喝:叫喊;幺:一;骰子的六面分别标有一至六的点数。原指赌徒高喊骰子点数的嘈杂喧哗声。现也形容盛气凌人地大声叱斥。 元 无名氏《气英布》:“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46.挑么挑六 挑剔,找差错。
47.身怀六甲 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48.三宫六院 泛指帝王妃嫔。 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
49.三头六臂 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六条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神通广大。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那吒扑帝钟。”
50.三姑六婆 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 明 陶宗仪《辍耕录 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51.三班六房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52.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 士昏礼》。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53.四清六活 形容机灵干练。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这几个都是惯做公的,四清六活的人,却怎的也不晓事。”
54.三推六问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55.三媒六证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56.三茶六饭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快嘴李翠莲记》:“做得粗,整得细,三茶六饭一时备。”
57.三对六面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 茅盾《子夜》:“回头我自会请三先生来,大家三对六面讲个明白。”
58.三六九等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只不过这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这么三六九等儿的了。”
59.三街六巷 泛指大街小巷。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若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
60.三十六行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清·李渔《玉搔头》:“三十六行,行行相妒。”
61.四不拗六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明 杨慎《鲁之郊禘辨》:“古语云‘三占从二’,今谚云‘四不拗六’,言贵从众也。”
62.三灾六难 见“三灾八难”。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4回:“谁家也有三灾六难哩!互相帮助嘛!”
63.三头六证 众多的人证。 克非《春潮急》:“心想,横竖抵死不认帐,只你徐元菊一个人,缺少三头六证,未见得就给我说死了。”
64.三头六面 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清·李渔《风筝误·释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这边三头六面,认将出来,方才晓得是这本新戏。”
65.三首六臂 同“三头六臂”。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66.三亲六眷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那里管三亲六眷尽埋冤。”
67.三街六市 同“三街两市”。 《荡寇志》第七十五回:“虽有三街六市,出门便被纱兜儿厮蒙着脸,真是讨厌。”
68.三不拗六 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自古道三不拗六,他每都是城狐社鼠,俺也革不了他的积弊。”
69.人五人六 装模作样,假正经。 王朔《枉然不供》:“别看那小子装得五讲四美、人五人六的样儿,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背着人嘴脏着呢。”
70.七情六欲 泛指人的情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至求仙一事,无非远离红尘,断绝七情六欲,一意静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71.骈四俪六 骈体文每句四字、六字排比对偶。 唐 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72.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73.六月飞霜 旧时比喻有冤狱。 唐 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74.六根清净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隋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75.六道轮回 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唐 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是无明网,故决之以定力。”
76.六朝金粉 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元·无名氏《醉花阴·秋怀》:“他他他把六朝金粉收拾去,单单单留下写恨几行书。”
77.六合之内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
78.六出奇计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79.六艺经传 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书。泛指古代典籍。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80.六畜兴旺 六畜:牛、马、羊、猪、鸡、狗。指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
81.六问三推 谓反复审讯。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是个妇女家,怎熬这六问三推。”
82.六畜不安 六畜:牛、马、羊、豕、鸡、犬。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宁。 清 刘鹗《老残游记》:“要我去扰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连我也把个小命儿送掉了,图着什么呢?”
83.六马仰秣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84.六街三市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集市。泛指大街小巷。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卷:“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
85.六臂三头 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 明 孟称舜《死里逃生》第一折:“便六臂三头待怎么,料应飞不出这天罗嘑。”
86.六尘不染 佛教语,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唐 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尘不染,孤标水上之花。”
87.六出纷飞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汉·韩婴《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88.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89.六根清静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
90.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唐 黄滔《祭南海南平王》:“天生大贤,浚六韬三略之才谋。”
91.六亲无靠 形容很孤独,没有亲属可依靠。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我家现在六亲无靠,故乡举目无亲,除叔叔外,别无可托之人。”
92.六亲不认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不认所有亲属。形容不通人情世故;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不徇私情。 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
93.六神不安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94.六趣轮回 见“六道轮回”。 唐·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是无明网,故决之以定力。”
95.六通四辟 谓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
96.六通四达 犹四通八达。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今谓明义各自为宜,少多非为定准,如六通四达,岂止三耶!”
97.六街三陌 见“六街三市”。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二折:“恰便似玉琢成六街三陌,恰便似粉妆就殿阁楼台。”
98.六尺之讬 谓受嘱托抚育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