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什么然什么什么的词语的成语

什么然什么什么的词语的成语(共找到347条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1.朱墨烂然 朱墨:朱笔和墨笔;烂然:光明的样子。形容读书勒奋。 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贾田祖》:“田祖好学,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尝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烂然。”
2.岸然道貌 指严肃的神态。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3.蔼然可亲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4.昭然可见 昭然:明白的样子。指明明白白,可以着见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5.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纷纷地表示赞成。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6.昭然著闻 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传》:“符瑞之应,昭然著闻。”
7.昭然在目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魏书·杨播传》:“若率众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
8.黯然伤神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
9.昂然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10.正义凛然 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11.自以为然 然:这样。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
12.黯然魂销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魂销: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心情极其沮丧、哀痛,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 清 李渔《闲情偶寄 授曲第三》:“悲者黯然魂销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
13.黯然无神 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采。 何为《第二次考试》:“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
14.黯然无光 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昏暗不明亮。 秦牧《哲人 小孩》:“因为思想水平低下,作品也就难免黯然无光。”
15.昂然而入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须臾,李恢昂然而入。”
16.蔼然仁者 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朱自清《儿女》:“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
17.易地皆然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18.以防未然 未然:没有成为事实。采用某种措施来防止某种事情的发生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19.安然如故 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
20.安然无事 犹言平安无事。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21.雅量豁然 雅量:宽宏的度量;豁然:开阔,通达。度量宽宏,品性豁达。 《晋书·李寿载记》:“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22.屹然不动 屹然:高耸的样子。像山一样高耸而坚定,不可动摇。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十回:“全军却伏在营里,屹然不动。”
23.嫣然而笑 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一日,女出门,生注目之,女忽回首,嫣然而笑。”
24.哑然而笑 哑然:笑声。发出哑然的大笑声。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25.奄然而逝 奄然:忽然。忽然死去。 宋·陆九渊《与朱元晦书》:“比日不知何疾,一夕奄然而逝。”
26.哑然大笑 哑然:笑声。发出哑然的大笑声。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同行者哑然大笑。”
27.夷然不屑 夷然:泰然;不屑:轻视。心中泰然,毫不在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28.嫣然含笑 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涩。”
29.安然无恙 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30.黯然神伤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31.黯然失色 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32.昂然自若 形容气宇轩昂满不在乎的样子。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1回:“昂然自若,并不畏缩。”
33.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态度傲慢。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
34.黯然无色 黯然:发黑的样子。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暗淡无光。 清 郑燮《题画竹》:“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
35.屹然挺立 屹然:高耸的样子。像山峰一样高耸而坚定地直立着
36.悠然神往 悠然:遥远的样子;神往:一心向往。形容心神似乎要飞到某个地方。 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读这一段,使我们悠然神往。”
37.怡然自足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38.怡然自娱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元·汤式《一枝花·题云巢》套曲:“怡然自娱,恬然自足,再不从龙化甘雨。”
39.哑然自笑 哑然: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五羖大夫》:“质明,视之,恰符五数。哑然自笑神之戏己也。”
40.悠然自适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宋·陆游《中丞蒋公墓志铭》:“得屋仅庇风雨,颓垣坏绉,悠然自适,读书旦暮不辍。”
41.哑然一笑 哑然: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清·叶燮《原诗·内篇》:“穿窬邻人之物以为己有,即使尽窃其连城之璧,终是邻人之宝,不可为我家珍,而识者窥见其里,适供其哑然一笑而已。”
42.音问杳然 音问:音信。书信收不到,消息也没有。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卷:“是时真宗在魏府,与众臣悬望救兵消息,音问杳然。”
43.黯然销魂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44.傲然屹立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形容坚定挺拔;不可动摇。 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45.傲然挺立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46.想当然耳 耳:而已,罢了。凭主观推断,应该是这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47.向风靡然 向风:闻风仰慕;靡然:倒伏的样子。形容人们倾心向往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于是怀文之士,莫不向风靡然。”
48.习惯自然 惯:同“贯”。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二卷:“随机应变,迎合上意,久而久之,习惯自然,便自能迎刃而解了。”
49.萧然尘外 萧然:清静寂寞的样子;尘:尘世。形容极为超脱,不被俗情杂物所累。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下卷:“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闲话之趣,故笔墨间时觉萧然尘外。”
50.欣然命笔 欣然:喜悦的样子;命笔:用笔。高高兴兴地提笔写作。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序:“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51.泫然流涕 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涕:泪水。伤心地流泪。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52.欣然自喜 欣然:喜悦的样子。高兴地自觉欢喜。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53.习若自然 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54.欣然自乐 欣然:喜悦的样子。高兴地自觉欢喜。 汉·王逸《渔父》:“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55.兴味萧然 兴味:兴趣;萧然:萧索冷落的样子。没有一点兴趣。 宋·王禹偁《清明》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56.不期而然 期:料想;然:如此。没有想到会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57.勃然奋励 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勃然奋励,不可恐慑也。”
58.嵬然不动 嵬然:高大的样子。形容高耸挺立,稳固而不为外力所动。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
59.巍然不动 巍然:高大的样子。形容高大坚固,不可动摇。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
60.巍然挺立 巍然:高大的样子。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肖兵《太行青松》:“山上那浓郁葱茏的松柏,巍然挺立,充满生机。”
61.巍然耸立 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62.惘然如失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迷惘,好像失落了什么东西似的。 宋·洪迈《夷坚丙志·蔡十九郎》:“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63.宛然如生 宛然:仿佛。指人死后仿佛和活着一样。
64.宛然在目 宛然:仿佛。如同清楚地呈现于视野中。 明·袁宏道《公安二圣夺重修天王殿疏》:“使来者一人斯堂,而文献宛然在目。”
65.头角崭然 头角:比喻显露的才华;崭然:突出的样子。比喻年轻人才华横溢。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66.泰然居之 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
67.恬然自得 恬然:安静舒适的样子;自得:自觉得意。形容心情安静、舒适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淡,恬然自得。”
68.茫然费解 茫然:渺茫,模糊不清。认识不清,不能理解。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2回:“只图讲究古音,总是转弯磨禄,令人茫然费解。”
69.嘿然不语 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夷吾嘿然不语。”
70.芒然自失 芒然:模糊不清。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 战国·宋·庄周《庄子·说剑》:“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
71.渺然一身 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 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72.懵然无知 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
73.默然无语 默:静默。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2回:“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
74.默然无声 默:静默。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 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无声。”
75.茫然失措 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 《宋史·夏国传》:“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闻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怖不能下笔。”
76.茫然若迷 茫然:渺茫,模糊不清。迷惑不解的样子。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2回:“弟前日闻先生正论,因久溺其说,锢蔽已深,竟茫然若迷,莫指一语。”
77.满坐寂然 坐:同“座”,座位。全场静悄悄的。 清·张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78.理固当然 理:道理;当然:应该这样。按道理应当这样。 宋·苏轼《始皇论中》:“始皇既平天下,分都邑,置守宰,理固当然。”
79.凛然正气 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正气:正直的气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坦然,眉宇间凛然正气,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
80.不轻然诺 轻:轻易;然诺:许诺。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如严某者,其亦浊世之铮铮,而不轻然诺者与!”
81.孑然无依 孑然:单独;依:依靠。形容孤独一人,无依无靠。 《剪灯新话·姚公子传》:“妻去来数月,而聘金又尽,左顾右盼,孑然无依,将自卖自身,而苦无主者。”
82.聚讼纷然 聚:集中;讼:争辩。言论多而杂乱,看法不一致。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此其义后贤聚讼纷然,谓其徒尚有形之利,而不数无形之利。”
83.勃然变色 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84.焕然冰释 焕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多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很快消除。 《清史稿·梅文鼎传》:“复取《授时历草》观之,乃焕然冰释,骀名异而实同,非徒似之而已。”
85.赫然耸现 显示出一种给人印象深刻的或夸大的形像。
86.恍然自失 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87.豁然雾解 豁然:形容开阔;解:消散。像雾消散一样,心中的疑团一下子消失了。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积年凝滞,豁然雾解。”
88.废然思返 废然:形容疑虑消除。形容败兴而归。 茅盾《追求》:“只有极懦怯的人才是只看见了一块尖石头遂废然思返,这种人是不配有憧憬的。”
89.斐然可观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著。 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这方面努力的不少,成绩也斐然可观。”
90.翻然改悔 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悔:悔恨。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 宋·黄榦《答梁宁翁书》:“一旦翻然改悔,而欲为善,顾亦何所不可。”
91.怫然而怒 怫然:愤怒的样子。指突然发怒。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怫然而怒。”
92.翻然悔过 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悔:悔恨。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 唐·陆贽《贞元改元在赦制》:“李怀光若能翻然悔过,束身赴朝,念其尝有大勋,必当终始全护。”
93.翻然改悟 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悟:醒悟。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 《金史·完颜匡传》:“一旦犹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隶,引咎谢过,则前日之嫌便可销释。”
94.艴然大怒 艴然:恼怒地。形容人十分恼怒。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看罢,艴然大怒。”
95.愤然作色 愤然:忿怒的样子。因忿怒而变了脸色,发怒。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帝愤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
96.不以为然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97.断然不可 断然:坚决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贤侄,此事断然不可。’”
98.断然措施 断然:果断坚决。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罗广斌《红岩》第17章:“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99.断然处置 断然:果断坚决;处置:处理。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罗广斌《红岩》第八章:“大敌当前,只能断然处置。”
100.荡然一空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宋史·杨偕传》:“且州之四面,属羌遭贼驱胁,荡然一空,止存孤垒,犹四肢尽废,首面心腹独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