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二的词语的成语

有关二的词语的成语(共找到205条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1.一来二往 来来往往次数多。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一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一来二往,也就近乎起来。”
2.一齐二整 齐齐整整。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作速走,不必一齐二整。”
3.一台二妙 台:古代官署名。同一官署中有名气的两个人。 《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渊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
4.衣无二彩 身上没有第二件彩衣。形容衣着朴素。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朝廷躬自菲薄,去绝奢饰,食不兼味,衣无二彩。”
5.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伤,不擒二毛。’”
6.心无二想 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上。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既心无二想,故曰一志焉,盖上士所行也。”
7.唯一无二 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形容唯一的,没有相同或可以相比的。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十九回:“这件事儿,说也话长,真是江苏省内唯一无二的新闻。”
8.别无二致 别:分出。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郭沫若《海涛集 徐家埠》:“江西境内的风物,太平淡无奇了。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
9.百二山河 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10.百二关河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金 元好问《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11.百二河山 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12.不二法门 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13.百二关山 百二:以二敌百。指边防稳固的国家。 唐·温庭筠《老君庙》:“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闭瑶缄。”
14.朝三暮二 比喻主意多变。
15.并无二致 没有多大区别。
16.蜀鄙二僧 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 《白鹤堂时文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17.矢死不二 矢:同“誓”,发誓;二:二心。立誓到死不改变意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瑥得鸦头,横施楚惊。既北绽,又欲夺其志,女矢死不二,因囚置之。”
18.曾无与二 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晋 刘琨《劝进表》:“亿兆攸归,曾无与二。”《晋书 解系孙旂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19.三头二面 面:脸。比喻奉承拍马,玩弄两面手法。 唐·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20.誓无二志 二志:二心。立誓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
21.誓无二心 立誓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清·洪昇《长生殿·献饭》:“万岁爷休出此言,臣等情愿随驾,誓无二心。”
22.矢心不二 矢:通“誓”;二:二心。誓死不怀二心。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我待年之滕,例不登诸策简,徒以矢心不二,故仲尼有是特笔。”
23.三言二语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朱自清《论朗诵诗》:“或者三言二语,或者长篇大套。”
24.至死不二 至:到。到死不改变。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盖内臣性贪苟得,至死不二,遂传为笑柄。”
25.溜干二净 一点不剩,非常干净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个冬天,花得溜干二净,一颗也不剩。”
26.尊无二上 ①犹言国无二君。②引申为至高无上。 《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27.足尺加二 比喻过分、过头。 高阳《慈禧前传》十:“在恭王自己接见的贺客中,有人说要请大格格出来,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贺;只这原是足尺加二的趋奉,但正如俗话所说的,‘马屁拍在马脚上’,惹得恭王大为不悦。”
28.才贯二酉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29.之死靡二 同“之死靡它”。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30.丈二和尚 指十分迷惑。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敌人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31.有死无二 表示意志坚定,虽死不变。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必报德,有死无二。”
32.一心无二 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旧唐书 张巡传》:“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
33.一身二任 任:职务,责任。一个人担任两项职务或同时承担两项任务。亦作“一身而二任”。 《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34.一模二样 犹言一模一样。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又或有将金银珠宝首饰来解的,他看得金子有十分成数,便一模二样,暗地里打造来换了。”
35.一家无二 谓一家之人没有两样。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了做义女,她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
36.一狠二狠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你既要干这营生,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
37.一高二低 ①高低强弱或胜负输赢。②谓意外的变故。 路遥《人生》上篇第二章:“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
38.一差二悮 同“一差二误”。
39.一差二误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京本通俗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误,被人耻笑。”
40.一长二短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41.一般无二 完全一样,没有一点儿不同。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纵是一根藤上结的,也有个大小不同,偏正不一,却怎么一般无二?”
42.言不二价 见“言无二价”。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43.丁一确二 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44.事无二成 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 《左传·成公八年》:“礼无加货,事无二成。”杜预注:“公私不两成。”
45.市无二价 买卖没有两种价钱,买卖公道,不欺骗人。形容社会风气好。亦作“市不二价”。 《汉书·王莽传上》:“又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
46.市不二价 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 《三国志 魏志 王烈传》“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烈居之历年,未尝有患。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
47.矢忠不二 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 清 吴应逵《书钟锡明》:“妾今日归,为君守贞,矢死不二,君果有灵,当饮此。”
48.食不二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49.十二万分 形容程度极深。 王朔《我是你爸爸》:“我要向你道歉,我要十二万分诚恳向你道歉,请你原谅。”
50.丁一卯二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51.的一确二 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死罪无辞。”
52.略知一二 指稍微知道一些。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5回:“我同骆府虽非本家,向有亲谊,他家之事,也略知一二。”
53.独一无二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54.二缶锺惑 用两种容量不同的器具来量粮食,怎幺也量不清。比喻标准不一,是非不明。缶、锺:指量器。 《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55.二心三意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六回:“念佛是一桩正事,岂有二心三意?”
56.二道贩子 指非法地买进卖出商品以获利的商贩。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3章:“人民币魔力无边,只要肯出高价,二道贩子手里有的是软卧票。”
57.二人同心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58.二童一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59.二帝三王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昔在二帝三王……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
60.二竖为灾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61.二三其节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62.二三其操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南朝 梁 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
63.二旬九食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西汉 刘向《说苑 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64.二仙传道 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65.二意三心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66.二罪俱罚 罚:处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67.二次三番 蕃:遍数。不止一次,反复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他二次三番的邀我去逛逛。”
68.二八女郎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美女。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
69.二惠竞爽 比喻两兄弟都是好样的。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70.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诗经 卫风 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71.二竖为虐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72.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73.二八佳人 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74.二心两意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汉 王充《论衡 閑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75.二姓之好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76.二话不说 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老舍《四世同堂》九八:“‘日本鬼子完蛋了,投降了,’方六低声回答。丁约翰象在教堂里说‘阿门’那样,把眼睛闭了一闭。二话不说,回头就跑。”
77.二话没说 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动。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正说中间,门外雷石柱慌慌张张进来,一把拉住老武,二话没说,往外就走。”
78.二桃三士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79.二满三平 同“三平二满”。 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80.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81.二缶钟惑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82.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83.二分明月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84.尺二冤家 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宋·陶穀《清异录·文用》:“少师杨凝式书画独步,一时求画者纸轴堆叠若垣壁。少师范见则浩叹曰:‘无奈许多债主,真尺二冤家也。’”
85.尺二秀才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86.不管一二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
87.法无二门 见“法出一门”。 《金史·高德基传》:“有犯罪当死者,宰相欲从末减。德基曰:‘法无二门,失出犹失入也。’不从。”
88.百二山川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全元散曲 新水令》:“随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点金星瑞云里现。”
89.百二金瓯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宁调元《壬子感事》诗之三:“五千貂锦张旗鼓,百二金瓯资栋梁。”
90.二流子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他父亲后来成了前后村庄有名的二流子。”
91.二百五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92.二五耦 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比喻狼狈为奸。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93.二而一 一演化为二,二合成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我回答说:‘这是二而一的事情,并不矛盾。’”
94.二杆子 指人的脾气莽撞、火爆。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这些各村集中起来的‘二杆子’后生,在公社武装专干的带领下,在集市上没收农民的猪肉、粮食和一切当时禁卖的东西。”
95.二把刀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老舍《四世同堂》:“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
96.不二门 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姚合《寄不疑上人》:“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97.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98.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99.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100.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张恨水《啼笑姻缘》续集第八回:“她这两句话,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