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五的词语的成语

有关五的词语的成语(共找到190条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1.捱三顶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
2.挨三顶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穷马周遭际卖塠媪》第五卷:“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挨三顶五的进店安歇。”
3.五短三粗 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
4.五窦联珠 五窦:唐代窦氏五兄弟。指人兄弟都善作文。 《新唐书·窦群传》:“兄常、牟、弟痒、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
5.五谷丰稔 五谷:稻、黍、稷、麦、菽的总称,泛指各种谷物;稔:庄稼成熟。指年成好,农作物丰收。 唐·韦嗣立《论刑法多滥疏》:“风雨以时,则五谷丰稔。”
6.五侯九伯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7.五痨七伤 痨:结核病。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老舍《二马》:“两位马先生都没有脏病,也没有五痨七伤,于是又平安的过了一关。”
8.五马六猴 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9.五类杂种 指各种各类。 西汉·刘安《淮南子·隧形训》:“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
10.五里云雾 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那窗外的孙杰却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雾中。”
11.五星联珠 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颗行星出现在同一方向,被认为是祥瑞兆头。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八月朔旦,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登极之日,久阴忽霁,八表镜清。”
12.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新唐书 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13.博览五车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14.九五之位 九五:指帝位。指帝王的尊位。 《宋书·武帝纪》:“夫或跃在渊者,终飨九五之位。”
15.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16.感篆五中 篆:铭刻;五中:内心。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李脃人《暴风雨前》第四部分:“在府厚扰月余,承以家人待我,感篆五中!”
17.大烹五鼎 烹:烧煮;五鼎: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指吃饭食物精美。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一回:“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吃的是大烹五鼎,看来似是快乐无比的,却是心窝儿里头常做个天人的战场。”
18.猜三划五 喝酒时划拳行酒令。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差人道:‘今日且吃酒,明日再说。’当夜猜三划五,吃了半夜。”
19.八门五花 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清·张潮《虞初新志》:“群峰乱峙,四布罗引,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20.书富五车 富:丰富;五车: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真个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午古。”
21.三台五马 三台:汉朝的尚书(中台)、御史(宪台)、谒者(外台),泛指大臣;五马:用五匹马驾车,借指太守。泛指达官显宦。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22首:“足下三台五马,宦马之后,丞宜百首同归,早践结邻之约。”
22.三言五语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三言五语,包括不住,一时竟大为起难来。”
23.攒三聚五 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
24.一目五行 犹一目十行。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25.四通五达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地。”
26.四山五岳 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引一千余军马,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27.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蓦闻人道,森森地唬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五落。”
28.四纷五落 见“四分五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
29.四分五剖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汉·扬雄《解嘲》:“往者周网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
30.十雨五风 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 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上扶邦国,傍祐黎元。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31.十光五色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32.十浆五馈 典出《列子 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谓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典出《列子·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
33.十恶五逆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34.十变五化 谓变化多端。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
35.去天尺五 ①谓与宫廷相近。②极言地势之高。 宋·黄庭坚《醉蓬莱》词:“尽道黔南,去天尺五。”
36.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37.二百五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38.五里雾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39.二五耦 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比喻狼狈为奸。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40.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比喻心情不安。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41.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
42.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4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钱钟书《围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器当然应有尽有,就是不大牢。”
44.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45.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46.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47.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48.以五十步笑百步 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9.识二五而不知十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0.知二五而不知十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1.五十步笑百步 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52.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53.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54.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55.如堕五里雾中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56.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57.如坠五里雾中 坠:落下。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地,令人摸不着头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坠其云雾中’。”
58.各打五十大板 各:各自。给双方同样的待遇或不分清责任,让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七姑‘各打五十大板’地尖声评论说:‘这是怎么回子事哟?瞧你们请来的这些个人!’”
59.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60.二一添作五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回:“好好儿的‘二一添作五’的家当,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
61.一退六二五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62.五月粜新谷 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63.一推六二五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你想一推六二五地混过关去,办不到!”
64.攒三集五 见“攒三聚五”。 冰心《寄小读者》十一:“忆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过礼物,攒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层层打开包裹的光景。”
65.折腰五斗 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66.一五一十 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67.吆五喝六 掷骰子时的喊声(五、六是骰子的点子),泛指赌博时的喧哗声。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8回:“你这个将军,好不知事务,只管的吆五喝六,叫我如何使出这盘头盖顶来?”
68.一身五心 比喻杂念很多。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69.学富五车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70.夏五郭公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71.隔三差五 比喻时常发生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
72.咸五登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73.五光十色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74.五湖四海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75.五彩缤纷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各种颜色错杂繁复。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76.五花八门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77.五颜六色 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78.五花大绑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79.五雷轰顶 比喻不得好死。 老舍《龙须沟》:“要是我从中赚一个钱,天上现在有云影,教我五雷轰顶。”
80.五谷丰登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豆)泛指粮食作物;丰登:丰收上场打晒。形容农业丰收年景。 《六韬 龙韬 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81.五讲四美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指新时期人们行为准则。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满面通红地后躲,左右张望:‘别别,五讲四美。’”
82.五星连珠 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颗行星出现在同一方向,被认为是祥瑞兆头。 《竹书纪年》上卷:“凤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83.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梁斌《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
84.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汉 王充《论衡 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85.五体投地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86.五子登科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87.五马分尸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88.五彩斑斓 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89.五脊六兽 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90.五脏六腑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91.五合六聚 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92.五日京兆 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93.五方杂处 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94.五音六律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95.五毒俱全 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 王朔《过把瘾就死》:“本来是掏个钱包进了监狱,出来就五毒俱全了。”
96.五行八作 泛指各行各业。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没你这一行。”
97.五蕴皆空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98.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99.五鬼闹判 许多小鬼戏弄判官。剧目名。旧时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对自己不满或轻蔑的人所戏弄。 鲁迅《小说旧闻钞·三保太监西洋记》:“惟其中有五鬼闹判一语,不知所出;以问余,亦无以应也。”
100.五积六受 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