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ún wáng chǐ hán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引证解释

  1. 宫之奇 諫曰:虢,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 荆楚,孟昶 有唇亡齿寒之惧。”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序》:“何况 关中 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脣亡齒寒: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宫之奇 諫曰:‘ 虢,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
    者,其 虞 虢 之谓也。’”脣,一本作“唇”。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赵 之於 齐 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 赵,明日患及 齐 楚。”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边境者,中国之脣齿,脣亡则齿寒,其理然也。”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蒙古 灭国四十,以及 西夏,夏 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 宋。脣亡齿寒,自然之理。”
    亦作“脣竭齿寒”、“脣揭齿寒”。 《庄子·胠箧》:“脣竭则齿寒。”
    《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齿寒。’”
    高诱 注:“竭,亡也。”
    《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脣竭而齿寒。”
    《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脣揭者其齿寒。”
    鲍彪 注:“揭,犹反也。”

网络解释

唇亡齿寒,汉语成语。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基础信息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注音ㄔㄨㄣˊ ㄨㄤˊ ㄔˇ ㄏㄢˊ

繁体脣亡齒寒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感情唇亡齿寒是中性词。

例子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正音“亡”,不能读作“máng”。

辨形“齿”,不能写作“尺”。

辨析见“唇齿相依”。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谜语口无遮挡

近义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反义素昧平生、隔岸观火

英语If one of two interdependent things falls; the other is in danger.

俄语лишиться прикрытия и очутиться под удáром

日语唇がなくなれば歯が寒(さむ)くなる。緊密(きんみつ)な相互依存(そうごいぞん)関係のたとえ

德语verfaulen die Lippen,werden die Zǎhne der Kǎlte ausgesetzt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唇亡齿寒的意思解释、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败国亡家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白屋寒门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不足齿数 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不足挂齿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不寒而栗 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