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ǔ shí gài

九儒十丐



九儒十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引证解释

  1. 元 谢枋得 《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七匠、八娼、九儒、十匄。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於国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九儒十丐》:“郑所南 又谓 元 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网络解释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儒:旧指读书人),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词 目: 九儒十丐

释 义: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有人认为当代“臭老九”一词源于此语。

出 处:一、宋·郑思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二、谢枋得《叠山集》:“滑稽之雄,以儒者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


基础信息

拼音jiǔ rú shí gài

注音ㄐ一ㄡˇ ㄖㄨˊ ㄕˊ ㄍㄞˋ

繁体九儒十匃

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感情九儒十丐是中性词。

例子清·赵翼《陔余丛考》:“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下等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九儒十丐的意思解释、九儒十丐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八街九陌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八花九裂 裂:分裂。形容漏洞百出,缝隙很多。
愁肠九回 指悲愁频频在腹中萦绕,难于排遣。
二旬九食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燔书阬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凤引九雏 《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后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焚典坑儒 见“焚书坑儒”。
燔书坑儒 同“焚书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