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bīng

弃甲曳兵



弃甲曳兵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引证解释

  1.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而乃弃甲曳兵,望风奔溃, 广平 一带,州县纷然瓦解。”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第一节:“敌弃甲曳兵,退至二道桥。”

网络解释

弃甲曳兵:成语

弃甲曳兵:《三国杀》卡牌

弃甲曳兵 (成语)

弃甲曳兵(qì jiǎ yè bīng),是一个汉语词语。指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基础信息

拼音qì jiǎ yè bīng

注音ㄑ一ˋ ㄐ一ㄚˇ 一ㄝˋ ㄅ一ㄥ

繁体棄甲曳兵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感情弃甲曳兵是贬义词。

例子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正音“曳”,不能读作“xiè”。

辨形“曳”,不能写作“戈”。

用法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抱头鼠窜、丢盔弃甲

反义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英语throw away their armour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弃甲曳兵的意思解释、弃甲曳兵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按兵不举 犹按兵不动。
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案兵束甲 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按兵不动 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哀兵必胜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不弃草昧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