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伐夷



以夷伐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基础信息

拼音yǐ yí fá yí

注音一ˇ 一ˊ ㄈㄚˊ 一ˊ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感情以夷伐夷是褒义词。

例子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二年》:“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含褒义。

近义以夷制夷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以夷伐夷的意思解释、以夷伐夷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爱人以德 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不夷不惠 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不以为耻 不认为是可耻。指不知羞耻。
不以为奇 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不知所以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不矜不伐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标同伐异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笔诛墨伐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饱以老拳 饱:充分;以:用。痛打,尽情地揍。
鄙夷不屑 鄙夷:轻视,看不起;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