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十的词语的成语

有关十的词语的成语(共找到186条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1.指一说十 指着一说成是十。形容存心夸大事实。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0回:“如今把他的锁扭开,明日未必不指一说十,讲那‘走了鱼儿是大的’话。”
2.一夜十起 心里惦挂事情,一晚上起来十次,不得安睡。
3.寓言十九 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节多属虚构。 战国·宋·庄周《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4.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新唐书 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5.九十春光 九十:90天;春光:指春天。指整个春天。 五代·南唐·陈陶《春归去》:“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6.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7.福无十全 全:完备,齐全。有福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陷。 宋·陈亮《祭钱伯同母硕人文》:“子心罔极,福无十全。登进方隆,忍此弃捐。”
8.十夫楺椎 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9.十磨九难 指不断遭受的磨难。
10.十清九浊 清:清澄;浊:浑浊。指混乱不堪。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随你有万分不是处,也只得依顺了他。所以那家庭间每每被这等人,吵得十清九浊。”
11.十鼠争穴 穴:动物的窠巢。比喻坏人聚集互相争斗。 《梁书·元帝纪》:“侯景奔窜,十鼠争穴,郭默清夷,晋熙附义。”
12.声誉十倍 比喻声望名誉地位大大提高。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13.十字打开 比喻说话明白无隐,开门见山。 宋·陆九渊《象山集·象山语录》:“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盖时不同也。”
14.得一望十 得:取得;望:希望。才得一分,就想得十分。形容十分贪婪。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
15.十荡十决 荡:冲杀;决:冲破堤岸。形容多次冲杀,每次都能突破敌阵。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16.十拿十稳 稳:稳当,准确。比喻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清·张南庄《何典》:“活鬼道:‘既是天尊显圣,将来生子是十拿十稳的了。’”
17.用一当十 比喻以寡敌众。 宋 陈善《扪虱新活 张巡杀爱妾刘昌斩孤甥》:“君以孤城,用一当十,何以能守?”
18.一以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19.一馈十起 吃一顿饭的时间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20.言十妄九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21.十雨五风 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 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上扶邦国,傍祐黎元。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22.十载寒窗 载:年。指长期苦读。 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
23.十转九空 十次去九次空着手回来。形容赌博经常输钱。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岂知家私有数,经不得十转九空,似此三年,渐渐凋耗。”
24.十战十胜 谓每战必胜。 《管子·七法》:“以能击不能,以教卒、教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25.十字街口 十字街头。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26.十捉九着 比喻很有把握。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身这条计,是个上着……端的强如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
27.十字路头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死。”
28.十世单传 连续十代独子相传。形容极其宝贵。 鲁迅《呐喊·药》:“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29.十室九匮 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匮,指财物匮乏。 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30.十死九活 形容难以幸存。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降者三万人,除那逃走脱的,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损八伤,颠翻在地,被人马践踏,骨肉如泥的,不计其数。”
31.十死不问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北史·艺术传·皇甫玉》:“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王喜曰:‘皇甫玉相臣,云当恶死,今复何虑?’”
32.十手争指 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33.十万火速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我立刻收拾着行李,十万火速地准备出发。”
34.十年生聚 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35.十亲九眷 众多亲戚。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梅氏和善述到来,见十亲九眷都在眼前,一一相见了,也不免说几句求情的话儿。”
36.十寒一暴 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 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织工材半佣顾。十寒一暴半载强,才得安床置铛釜。”
37.十光五色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38.十拷九棒 谓严刑拷打。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待要你十拷九棒,万死千生,打杀这个射粮军,哥也,你可甚么那得甚福。”
39.十眠九坐 时躺时坐。形容病体难支。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初时父子坐店甚好,后因十老得了腰痛的病,十眠九坐,劳碌不得,另招个伙计,叫做邢权,在店相帮。”
40.十米九糠 饭食中多糠。形容穷苦。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拼着个十米九糠,问甚么两妇三妻,受了些万苦千辛。”
41.十浆五馈 典出《列子 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谓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典出《列子·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
42.十目所视 见“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43.十拏九稳 见“十拿九稳”。
44.十年读书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45.十不当一 十个不抵一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土山平陵,漫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也,步兵十不当一。”
46.十恶五逆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47.十成九稳 谓相当稳妥可靠。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则道嫁良人十成九稳,今日个越不见末尾三稍。”
48.十步香车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49.十二万分 形容程度极深。 王朔《我是你爸爸》:“我要向你道歉,我要十二万分诚恳向你道歉,请你原谅。”
50.十发十中 射十次皆中的。形容善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敬璞传》:“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死。”
51.十夫桡椎 见“十夫楺椎”。 东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52.十变五化 谓变化多端。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
53.举十知九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唐 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54.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55.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比喻心情不安。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56.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
57.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58.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张恨水《啼笑姻缘》续集第八回:“她这两句话,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59.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与你谈一晚上话,让我受益匪浅。形容跟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受益却很多。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60.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光景。”
6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62.十字成语
63.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64.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6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66.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67.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68.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69.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70.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71.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72.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73.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74.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75.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隋书·炀帝纪》:“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天奇秀!”
76.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指消息由一个人迅速传递开去。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
77.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7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79.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80.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81.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儿女风尘记》:“孩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
82.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83.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84.以五十步笑百步 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85.人生七十古来稀 稀:稀少。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唐 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86.识二五而不知十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87.知二五而不知十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88.此地无银三十两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89.不问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
90.十家锅灶九不同 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 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91.五十步笑百步 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92.一尺水十丈波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93.一十八般武艺 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94.一十八层地狱 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95.一十八般兵器 泛指各种兵器。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96.发昏章第十一 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97.存十一于千百 指亡多而存少。 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98.一传十,十传百 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宋 陶彀《清异录 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
99.各打五十大板 各:各自。给双方同样的待遇或不分清责任,让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七姑‘各打五十大板’地尖声评论说:‘这是怎么回子事哟?瞧你们请来的这些个人!’”
100.女大十八变 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幽州谭空和尚》:“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