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火的词语的成语

有关火的词语的成语(共找到296条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1.州官放火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2.熬油费火 指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红楼梦》第二五回:“此时贾赦、贾政又恐哭坏了贾母,日夜熬油费火,闹得上下不安。”
3.钻燧取火 燧:火石。钻打火石取火。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4.羽蹈烈火 羽:鸟。鸟去踏灭烈火。比喻不自量力而自取灾祸。 汉·刘向《新序·杂事》:“若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若以指绕沸,若羽蹈烈火,入则焦没耳。”
5.夜蛾赴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奔赴所向往的目标。 《魏书·崔浩传》:“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
6.烟火之警 烟火:烽火。烽火的警报。指发生战事。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7.瞎灯灭火 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夜十分漆黑。 《捻军歌谣·听老毛子啦清兵》:“阴天涝雨刮大风,瞎灯灭火屋子空,闺女媳妇牛棚坐,专听老毛子啦清兵。”
8.瞎灯黑火 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十分漆黑。 《人民日报》1976.1.17:“村剧团就要开始演出了,散戏时瞎灯黑火不好走,那路还得加宽!”
9.香火不断 香火:香烛,香和灯火。信神者或祭祀者点燃供奉的香烛不会断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总之,无论怎样,我一定还你个香火不断的对方就是了。”
10.不通水火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11.香火姊妹 香火:香烛。焚香结拜的姊妹。 宋·罗烨《醉翁谈录·潘琼儿家最繁盛》:“儿家凡遇新郎君辈访蓬舍,曲中香火姊妹则必酬金来贺。”
12.星桥火树 火树:火红的树。形容灿烂绚丽的焰火或灯火。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3.乌灯黑火 指晚上没灯没火,形容很暗。
14.无明火起 无明火:怒火。形容发怒。 明·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与君一把无明火,烧尽千愁万恨心。”
15.挑灯拨火 搬弄是非。
16.抱薪救火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17.满腔怒火 满腔:充满心中;怒火:形容极大的愤怒。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我们的战友邱少云》:“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18.不避汤火 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19.了如观火 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邹鲁《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内来函,读之必了如观火,从此兄等之出而说人,必更有把握矣。”
20.惊风扯火 形容大惊小怪,自相惊扰。 沙汀《在祠堂里》:“总是惊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不会的。”
21.抱火卧薪 抱火:捧着火种;卧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处境险恶。 汉 贾谊《新书 数宁》:“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22.把薪助火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23.炳若观火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梁启超《欧洲地埋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
24.火列星屯 火列:一列列火堆;星屯:星罗棋布的村庄。形容驻军军容盛大。 明·无名氏《投笔映谈》:“是故风驰电击者,势也;火列星屯者,形也。”
25.不瘟不火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26.火星乱冒 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4回:“多九公听了,晓得道姑语带讥讽,只气的火星乱冒。”
27.后院起火 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 张平《抉择》:“那可是咱的后院,要是后院起火,别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话了。”
28.赴蹈汤火 赴:前往;蹈:踩;汤:热水。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29.赴火蹈刃 赴:前往;蹈:踩踏。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30.赴汤跳火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31.赴汤投火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小人受侯爷大恩,别说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
32.电火行空 闪电行于天空。比喻极其迅速 郭沫若《洪波曲》第15章:“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
33.妒火中烧 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 沈从文《元宵》:“到妒火中烧时他是完全不为自己设想也不为女人幸福设想,只想等待那机会一到,就将成为恋爱的人。”
34.厝薪于火 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 《清史稿·诸王》:“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
35.憋气窝火 憋:闷在心里。压住性子,把屈辱或烦恼强压在心里。
36.撮盐入火 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
37.薪烬火传 薪:木材。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38.火上弄雪 比喻易于败亡,事情很容易办到。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4回:“谁知钱不由正经路来的,火上弄雪;不由正经路去的,石沉大海,日减月削,渐渐损之又损,而至于无。”
39.薪尽火灭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
40.假阶救火 假:借;阶:梯子。比喻做事不讲效率,做事机械。 《燕书》:“赵成阳堪,其宫火,欲灭之,无阶可升。”
41.趁火抢劫 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 郭沫若《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42.钻冰求火 比喻徒劳无功。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
43.钻冰取火 见“钻冰求火”。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
44.自相水火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45.真金烈火 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奖真金烈火,傥好比浊水红莲。”
46.趁火打劫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47.油浇火燎 形容焦急。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齐标虽认为有理,却油浇火燎地问:‘依你说该咋办?’”
48.油煎火燎 形容痛苦或焦灼。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他觉着,像有个什么东西,在胸口上剧烈地涌动,闹得血管里的血,也加快了流速。继而,心里又油煎火燎,阵阵剧疼。”
49.油干火尽 形容罄尽。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丁生]直赢得两人油干火尽,两人也怕起来。只得忍着性子住了,垂头丧气而别。”
50.刀耕火耘 犹刀耕火种。 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51.蹈火赴汤 同“蹈汤赴火”。 李瑛《深夜里发生的故事》诗:“五里远的山路,真正似蹈火赴汤。”
52.蹈火探汤 同“蹈汤赴火”。
53.蹈赴汤火 同“蹈汤赴火”。 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54.拥篲救火 谓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55.银花火树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
56.因风吹火 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一发搭了他去。”
57.蹈汤赴火 比喻不避艰险。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58.以火止沸 见“以汤止沸”。 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59.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
60.一家一火 谓所有家当什物。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王媪嫁了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马家来了。”
61.烟断火绝 指人烟灭绝。 《文选·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李善注:“烟断火绝,喻人之死也。”
62.雪窗萤火 同“雪窗萤几”。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63.性烈如火 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 金庸《天龙八部》第18回:“那高个儿的僧人性烈如火,提起醋钵大的拳头,呼的一拳,又向乔峰击到。”
64.灯蛾扑火 比喻自己找死。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65.刀耕火耨 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66.水火不辞 见“水火不避”。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67.水火不避 谓不避艰险。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68.束缊举火 同“束缊请火”。 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69.束蕴乞火 同“束缊请火”。 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70.束缊请火 束缊:束一扎乱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比喻求助于人。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71.势如水火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三国志 蜀志 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72.石火风烛 比喻为时短暂。 唐·黄滔《祭宋员外》:“石火风烛,惊波逝水,诚修短之无改矣,奈痛伤之有等焉。”
73.十万火速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我立刻收拾着行李,十万火速地准备出发。”
74.电光石火 像闪电的光;燧石的火那样一闪即过。比喻事物很快消失。也形容速度极快。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 保福从展禅师》:“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
75.烧犀观火 喻洞察事物。
76.大动肝火 大怒。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毛虎听了,不觉大动肝火。”
77.扇风点火 谓进行鼓动或煽动。 康濯《东方红》第13章:“‘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气魄也不够大!’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扇风点火。”
78.洞若观火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79.履汤蹈火 身入汤火。喻处苦难之境。 《旧五代史·晋书·重俊传》:“复御家不法,其奴仆若履汤蹈火,忤其意者,或鞭之,或刃之。”
80.刀山火海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81.刀耕火种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宋 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
82.灯火辉煌 灯火灿烂;形容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83.救火拯溺 见“救焚拯溺”。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将以迎王师。”
84.井中求火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85.打得火热 形容十分亲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原来安道全新和建康府一个烟花娼妓,唤做李巧奴,时常往来,正是打得火热。”
86.解衣抱火 见“解衣包火”。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87.解衣包火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88.急如风火 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西游补》第九回:“你要图成和议,急如风火,却如何等得这三日过呢?”
89.饥火烧肠 形容饥饿难忍。 宋·苏轼《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
90.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宋 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91.火山汤海 喻艰难危险。 《晋书·张骏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92.火上添油 见“火上浇油”。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
93.火尽灰冷 比喻权势消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
94.火龙黼黻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95.火尽薪传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四出:“仗猛力精心,斩断牵缠,若不是粉碎虚空,终似那痴拳太软,总火尽薪传也。”
96.火耨刀耕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唐·罗隱《别池阳所居》诗:“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97.火灭烟消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晋·傅玄《四言杂诗》:“忽然长逝,火灭烟消。”
98.火冒三尺 见“火冒三丈”。 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
99.火妻灰子 焚妻灭子。指毁弃家室。 汉·杨雄《法言·渊骞》:“离(要离)也,火妻灰子,以求反于庆忌,实蛛蝥之劘也,焉可谓之义也?”李轨注:“离,山平人,而焚烧妻子,诈为吴雠,求信于庆忌,反而刺之。”
100.火热水深 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