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风的词语的成语

有关风的词语的成语(共找到984条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901.拿风跃云 拿:握持。比喻气概雄杰俊伟 明·宋濂《凤阳陈方式赠二代碑铭》:“当时元夫志士,无不拿风跃云,吐阳嘘阴,致身于九霄之上。”
902.逆风撑船 逆风:顶风。比喻身处逆境。 宋·陆游《与何蜀州启》:“老骥伏枥,虽未歇于壮心;逆风撑船,终不离于旧处。”
903.霁月光风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
904.满面春风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905.靡然成风 同“靡然向风”。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906.见风使舵 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907.金风玉露 泛指秋天的景物。 唐 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908.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鲁迅《孔诞祝圣言感》:“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909.满城风雨 满城:指全城各处。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秋天景色。后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四卷:“昨日宵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寄举。”
910.名士风流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911.沐雨栉风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三国 魏 曹丕《黎阳作》诗:“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912.满脸春风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913.盲风暴雨 指非常急骤的风雨。 苏曼殊《遁迹记》:“尔时诸天昏暗,盲风暴雨,震荡川陆。”
914.盲风怪云 指急骤的风云。 宋 姜夔《圣宋铙歌吹曲 时雨霈》:“五领之君,盲风怪云,毒蛇臻臻,相其不仁。”
915.抹月批风 抹:细切;批:薄切。用风月当菜肴。指吟啸风月,清高自赏。 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
916.穆如清风 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诗经 大雅 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917.马耳东风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诗:“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918.密不通风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919.抹月秕风 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920.明月清风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明 沈采《千金记 遇仙》:“恋功名水上鸥,俏芒鞋尘内走,怎如明月清风随地有,到头来消受。”
921.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922.马耳春风 见“马耳东风”。 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923.满袖春风 衣袖飘曳生风。形容十分得意。 元 张可久《水仙子》曲:“翰林风月进多才,满袖春风下玉阶。”
924.灭景追风 看不见影子,追得上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景,同“影”。 《说郛》卷六四引唐·无名氏《灌畦暇语》:“今马之能走者,忌必随其余步哉?顾所以灭景追风者有不在,是故也。”
925.满座风生 见“满坐风生”。 宋·韩淲《涧泉日记》中卷:“谈论滑稽,文彩可观,围棋饮酒,满座风生。”
926.满坐风生 亦作“满座风生”。座席之间飘来清风,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采动人。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俄而文皇到来,精彩惊人,长揖而坐,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
927.盲风怪雨 谓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吏滋不供,神不顾享;盲风怪雨,发作无节。”
928.盲风妒雨 同“盲风怪雨”。 明·魏大中《答方孩未》:“而盲风妒雨,夜半陡作,瓣瓣沾泥矣。”
929.盲风晦雨 同“盲风怪雨”。比喻困境。 杨笃生《新湖南》第五篇:“愈挫愈奋,愤盈旁魄,几使俄政府权力威命之所及,俱限于盲风晦雨之途焉。”
930.盲风涩雨 犹盲风怪雨。比喻晦涩的诗风。 清·钱谦益《徐元叹诗序》:“宁为长天晴日,无为盲风涩雨;宁为清渠细流,无为浊沙恶潦。”
931.靡然向风 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谓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晋书·儒林传序》:“故缙绅之士靡然向风,余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
932.靡然乡风 见“靡然向风”。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下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933.靡然顺风 望风顺从。 唐·张说《广州督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幅员万里,驯致九译,诏书下日,靡然顺风。”
934.靡然从风 同“靡然向风”。 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935.沐露梳风 谓受风露轻拂、浸润。 宋·王十朋《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半含欲吐不胜情,沐露梳风睡明月。”
936.沐雨梳风 同“沐雨栉风”。 明·刘基《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
937.狂风巨浪 猛烈的风,巨大的浪。指来势迅猛或同时有强劲冲击力的变化。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打鱼的人要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
938.狂风大作 刮大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
939.狂风怒吼 狂:气势猛烈。形容大风呼啸猛烈。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40回:“忽闻狂风怒吼,怪浪波番,其舟在水,飘飘如一叶。”
940.雷厉风行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941.两袖清风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942.龙虎风云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943.看风行事 看:观察,估量。比喻做事灵活机动。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四讲》:“许多专制国家,都是顺应潮流去看风行事。”
944.看风转舵 看:观察;舵:船控制方向的装置。看着风向掌握船舵。比喻随着形势转变方向,调整对策。 老舍《老张的哲学》:“不要紧,看风转舵,主意多着呢!”
945.看风行船 看:观察。比喻做事随机应变。 清·孔尚任《桃花扇》:“俺看这位皇帝不像享福之器,况北兵过江,人人投顺,元帅也要看风行船才好。”
946.看风驶篷 看:观察,估量;篷:船帆。看风向转动舵柄。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随机应变。 茅盾《子夜》:“傻孩子,这也要问呀!要你自己看风驶篷!”
947.流风回雪 轻逸飘摇貌。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鹞兮若流风之回雪。”
948.沦落风尘 沦落:因生活所迫而漂泊、堕落;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多指女子因生活所迫沦为妓女。 元 苍子安《<竹叶舟>楔子》:“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
949.看风使舵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云法秀禅师》:“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950.阑风长雨 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泛指风雨不已。 唐 杜甫《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951.林下风度 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 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952.露餐风宿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33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953.流风余韵 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清 方宗诚《<古文简要>序》:“高人逸士之流风余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
954.林下风范 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955.列风淫雨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956.林下风气 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957.露宿风餐 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958.阑风伏雨 见“阑风长雨”。 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959.流风余俗 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
960.雷动风行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961.口角风情 口头表示的情爱。 清·李渔《比目鱼·联班》:“那些用小钱的主子,只还他些口角风情罢了。”
962.雷厉风飞 ①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部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963.朗月清风 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 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琳琅触目,朗月清风。”
964.雷令风行 犹言雷厉风行。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孝女》:“雷令风行,极一时之盛。”
965.林下风韵 同“林下风气”。 明·徐渭《跋书卷尾一》:“谢道韫,虽是夫人,却有林下风韵,是谓秀中现雅。”
966.临风对月 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元·丘处机《沁园春·示众》词:“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
967.看风使帆 看风向掌握船帆。比喻随机应变,看情况办事。亦作“看风使船”、“看风使舵”、“见风使舵”、“看风驶篷”、“看风转舵”、“随风使船”、“看风行事”。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依怀禅师法嗣·法云法秀禅师》:“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
968.流落风尘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风尘:指纷扰的生活。穷困潦倒,漂泊江湖。 元 范子安《竹叶舟》楔子:“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
969.流风遗迹 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陈迹。亦作“流风遗躅”。 宋·苏轼《黄州快哉亭记》:“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970.林下高风 同“林下风气”。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3回:“因访知老先生令爱小姐,乃闺中名秀,又擅林下高风,诚当今之淑女。”
971.林下风致 同“林下风气”。 《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972.林下清风 同“林下风气”。 《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艺,必竟脱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种文雅可观,料不是油盐酱醋的恶气。必然言谈举止,都带些林下清风。”
973.空穴来风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974.狂风暴雨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975.看风使船 比喻跟着时势转变方向,随机应变。 《西湖佳话 断桥情迹》:“老娘是个走千家,踏万户,极聪明的人,须看风使船,且待他口声如何。”
976.看风驶船 指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郭澄清《大刀记》第17章:“他暗自决定:先应下,事到临头,再看风驶船,见机行事。”
977.口角春风 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你近日与道台好相与,万望口角春分,我就一步升天,点了买办差,就过的日子了。”
978.狂风骤雨 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
979.狂风怒号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980.苦雨凄风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 南朝 梁 殷芸《小说 袁安》:“雹遂为之沉沦,伏而不起,乃无苦雨凄风焉。”
981.狂风恶浪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982.口角生风 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这样骂人的时候却是口角生风,不再有‘这个是’的打搅了。”
983.刻雾裁风 比喻擅长山水风光描写。 明 袁宏道《和丘长孺》:“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雾裁风好饥骨。”
984.疾风劲草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