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乞食


吹箫乞食

拼音chuī xiāo qǐ shí

解释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暂未找到成语吹箫乞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吹箫乞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嗷嗷待食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哀梨蒸食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不食马肝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不食之地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帮虎吃食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饱食暖衣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布衣蔬食 蔬食:蔬菜和谷类食物。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不食周粟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伴食宰相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并日而食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