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唇鼓舌


摇唇鼓舌

拼音yáo chún gǔ shé

解释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暂未找到成语摇唇鼓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摇唇鼓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不可动摇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笨嘴拙舌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败鼓之皮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布鼓雷门 布鼓:用布蒙的鼓;雷门:古代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