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释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出处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分庭抗礼的典故

有一天,孔了领着学生在河边游玩,碰见一位见解很深刻的渔翁,于是孔子虔诚地向他求教,他说:我从读书起至今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高深的教诲,今天碰到您这样的圣人,怎敢不虚心求教呢?渔翁被孔子的诚心所感动,就讲了一大套有关政治哲学及人生修养等方面的道理,孔子深感佩服,要求渔翁收自己为徒。渔翁拒绝了孔子的请求,他走后,几个学生请孔子上车,孔子呆呆地望着渐渐远去的船,一动不动。一个学生实在不平,忍不住说道:先生今天真是太过分了,连那些拥有万乘战车的天子、千乘战车的诸侯,您都和他们平起平坐,可是却对一个渔你这样毕恭毕敬。

  分庭抗礼:表示双方地位相等,以平等的礼节想见。现引伸为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庄子·渔父》:万乘之王,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分庭抗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安安分分 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安分守常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爱憎分明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安常守分 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傲慢无礼 指态度傲慢,不讲礼貌。
按劳分配 根据劳动的大小进行分配。
安分守己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爱礼存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