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成语词典魂飞魄散魂飞魄散的近义词
hún fēi sàn

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
共找到25个 "魂飞魄散" 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魂飞魄散的近义词

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六神无主 心惊胆落,魂不守舍,魂不附体,六畜不安,黯然销魂,心惊胆战,盲人摸象,心神不定,心惊肉跳,芒刺在背,惊惶失措,丧魂失魄,魂飞天外,六神不安,惊慌失措,魂飞魄散,神不守舍,五色无主,魂不着体,失魂落魄 处之泰然,泰然自若,从容不迫,镇静自若,若无其事,泰然处之
失魂落魄 丢魂失魄,六神无主,心惊胆落,魂不守舍,魂不附体,销魂夺魄,急急忙忙,惊慌失措,黯然销魂,魂飞天外,黯然魂销,慌慌张张,失魂荡魄,魂飞魄散 泰然自若,镇定自若,得其所哉
心惊肉跳 毛骨悚然,六神无主,大惊失色,心有余悸,心胆俱碎,胆战心惊,心惊胆战,惊心动魄,提心吊胆,胆颤心惊,心胆俱裂,战战兢兢,心惊胆落,魂飞魄散,不寒而栗 心安理得,从容不迫,神色不惊,镇定自如,处变不惊
心惊胆战 六神无主,大惊失色,心惊胆寒,心惊胆落,魂不附体,闻风丧胆,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提心吊胆,丧魂失魄,惊恐万状,担惊受怕,胆寒发竖,魂飞魄散,神不守舍 坦然自若,泰然自若,悠然自得
神不守舍 六神无主,心猿意马,心胆俱碎,心惊胆战,神魂颠倒,魂不守舍,心不在焉,丧魂落魄,丧魂失魄,神不收舍,心胆俱裂,魂飞魄散,三翻四复,神不附体 心旷神怡,专心致志
魂不守舍 六神无主,心惊胆落,心神不定,魂不附体,神魂颠倒,心神恍惚,心不在焉,魂不守宅,魂飞天外,魂飞魄散,神不守舍,漫不经心,无所用心,失魂落魄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心神专注,心无二用
更多相关:魂飞魄散的意思 魂飞魄散的反义词

魂飞魄散 近义词释义

丧魂失魄 [ sàng hún shī pò ]:
解释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出处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释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失魂落魄 [ shī hún luò pò ]:
解释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心惊肉战 [ xīn jīng ròu zhàn ]:
解释见“心惊肉跳”。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心惊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解释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心惊胆战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释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出处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心惊胆落 [ xīn jīng dǎn luò ]:
解释同“心惊胆战”。
出处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汗如麻。”

神不守舍 [ shén bù shǒu shè ]:
解释神:精神;心神;舍:本为房屋;这里指人的躯体。精神不守在躯体里。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极不安定。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魂不守舍 [ hún bù shǒu shè ]:
解释舍:住宅;指人的躯体。灵魂离开了躯体。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魂不着体 [ hún bù zhe tǐ ]:
解释同“魂不附体”。
出处《前汉书平话》卷上:“吓高皇魂不着体。”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只见两个黄巾力士,押着李逵,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不觉径到蓟州地界,吓得魂不着体,手脚摇战。”

魂不附体 [ hún bù fù tǐ ]:
解释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出处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魂亡胆落 [ hún wáng dǎn luò ]: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鲁肃曰:‘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

魂耗魄丧 [ hún hào pò sàng ]: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其视州县守令,若鹓鸾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神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

魂飞天外 [ hún fēi tiān wài ]:
解释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出处元 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听说罢,魂飞天外,好教我心惊失色。”

魂飞神丧 [ hún fēi shén sàng ]: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唐·裴铏《传奇·孙恪》:“恪乃惊惧,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恸。”

魂飞胆战 [ hún fēi dǎn zhàn ]: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敦煌变言集·难陀出家缘起》:“怕怖莫知为计,魂飞胆战心惟。”

魂飞胆破 [ hún fēi dǎn pò ]: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4回:“田龙秋听说,惊得魂飞胆破,放马逃生。”

魂飞胆落 [ hún fēi dǎn luò ]: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回顾元营,火光四起,愈觉得魂飞胆落。”

魂飞魄丧 [ hún fēi pò sàng ]: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

魂飞魄荡 [ hún fēi pò dàng ]: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后水浒传》第六回:“那马上的官人,忽见楼窗中一位美貌妇人,生得标致非凡,不胜惊喜……那官人在马上,一时看得魂飞魄荡。”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卷:“说不尽百媚千娇,魂飞魄荡。 ”

魄散魂飘 [ pò sàn hún piāo ]:
解释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
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魄散魂飞 [ pò sàn hún fēi ]: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魄消魂散 [ pò xiāo hún sàn ]: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魄荡魂摇 [ pò dàng hún yáo ]:
解释形容受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出处《雪岩外传》第六回:“雪岩左顾右盼的赏鉴了一回,想起隋炀帝的乌铜镜屏的艳事,便不禁魄荡魂摇起来。”

魄荡魂飞 [ pò dàng hún fēi ]:
解释形容惊恐万状。
出处《黑籍冤魂》第三回:“到如今烟鬼满天下,闻得国家要行禁烟的命令,都吓得魄荡魂飞。”


※ 成语魂飞魄散的近义词由词典网成语词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