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ǐng páo

秉笏披袍



秉笏披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秉:执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披袍:身穿官服。比喻作官。

网络解释

秉笏披袍是一个汉语词汇,秉: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披袍:身穿朝服。比喻作官。


基础信息

拼音bǐng hù pī páo

注音ㄅ一ㄥˇ ㄏㄨˋ ㄆ一 ㄆㄠˊ

出处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袍拜御阶。”

感情秉笏披袍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做官。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秉笏披袍的意思解释、秉笏披袍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秉公无私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秉公灭私 秉:掌握,主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秉烛夜游 秉:持。拿着蜡烛;夜里游玩。旧指及时行乐。也比喻珍惜光阴。
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逞怪披奇 炫耀奇异。
带月披星 形容早起晚睡,奔波不息。
戴月披星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