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ān dǎo cháng

颠倒衣裳



颠倒衣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颠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引证解释

  1. 《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
    郑玄 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羣臣促遽颠倒衣裳。”
    孔颖达 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
    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 《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 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忘身,不可胜数。”

网络解释

颠倒衣裳,汉语成语。

拼音:diān dǎo yī cháng

释义:1、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

2、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


基础信息

拼音diān dǎo yī cháng

注音ㄉ一ㄢ ㄉㄠˇ 一 ㄔㄤˊ

繁体顛倒衣裳

出处《诗经 齐风 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感情颠倒衣裳是中性词。

例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卷:“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近义颠衣到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颠倒衣裳的意思解释、颠倒衣裳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阿平绝倒 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布衣之交 布衣:古时平民的衣著。平民之间交往的友谊。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地位低贱的人相交往。
拜倒辕门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褒衣博带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褒衣危冠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饱食暖衣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白衣秀士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白衣公卿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