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 qiè xiǎng

浮声切响



浮声切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引证解释

  1. 《宋书·谢灵运传》:“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曾(曾致尧 )谓曰:‘子之诗虽工,而音韵犹哑尔。’李( 李虚己 )初未悟。后得 沉休文 所谓‘前有浮声,后有切嚮’,遂精於格律。”
    刘师培 《文说》:“及 齐 梁 之间,文士辈出,盛解音律,始制四声……又谓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律吕各适物宜,低昂奚容舛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偶语之中,轻重悉异。”

网络解释

浮声切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fú shēng qiè xiǎng,是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基础信息

拼音fú shēng qiè xiǎng

注音ㄈㄨˊ ㄕㄥ ㄑ一ㄝˋ ㄒ一ㄤˇ

繁体浮聲切響

出处《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生,则后须切响。”

感情浮声切响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浮声切响的意思解释、浮声切响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嗳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哀声叹气 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
傲睨一切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傲慢藐视一切。
唉声叹气 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
屏声息气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兵贵先声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不声不吭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不露声色 露:显露;声:说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