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n jiù gōng

引咎责躬



引咎责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同“引咎自责”。

引证解释

  1.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 壹 姦罪发露伏诛, 权 引咎责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坐定, 庾 乃引咎责躬,深相逊谢。”
    《北史·魏纪四·世宗宣武帝》:“庚子,以旱故,公卿以下,引咎责躬。”

网络解释

引咎责躬,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ǐn jiù zé gōng,指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基础信息

拼音yǐn jiù zé gōng

注音一ㄣˇ ㄐ一ㄡˋ ㄗㄜˊ ㄍㄨㄥ

繁体引咎責躳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感情引咎责躬是中性词。

例子《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引咎责躬的意思解释、引咎责躬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按名责实 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
卑躬屈节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卑躬屈膝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长往远引 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
超然远引 见“超然远举”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穿针引线 原指在男女之间进行的撮合;现常用来比喻从中联系、牵合、拉拢;使双方接通关系。
动辄得咎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打躬作揖 打躬:两手向上合抱;作揖:合手向下行礼。指旧时男子见面恭敬行礼;也形容恭顺的样子。
负罪引慝 谓引咎自责。